第 1 頁:材料及問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題
(一)依據給定材料,概述“塔斯曼海”號案件的意義。(10分)
要求:準確、全面,不超過100字。
【答題思路方法】
本題是一道典型的概括題,需要概括的是意義,不是問題、原因,也不是影響,所以要注意答題內容的準確。“全面”意味著本題是按點采分的,所以答題點一定要全面。最后,要注意分條作答,保證答案的條理性。
【答題過程演示】
1、定位材料
材料中談到“塔斯曼海”號案件的只有材料5,所以根據話題一致原則,本題的作答依據是材料5。
提取材料要點
資料5第6段:盡管經濟上得不償失,但“塔斯曼海”號案仍然具有標桿價值,成為制度完善的鋪路石。它喚醒了海洋部門的索賠意識,為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未來做好生態索賠工作做了鋪墊,為公益性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積累了必要經驗。(概括歸納出:1、促進相關法律制度完善;2、喚醒索賠意識,為司法、行政機關生態索賠做鋪墊,為公益性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積累經驗)。
(2)資料5第7段:這一案件后來促成《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技術導則》在2007年發布。此案通過司法判例的形式,確定了環境容量損失、海洋生態服務功能損失、海洋沉積物恢復費用、潮灘生物環境恢復費用、浮游植物恢復費用、游泳動物恢復費用、生物治理研究費用和監測評估費等海洋生態損害,屬于責任人賠償的范圍。(概括歸納出:1、促成《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技術導則》的發布;2、為海洋生態索賠做鋪墊)。
(3)資料5第8段:由于擁有充沛的索賠資源,有了技術依據和權威技術機構的支持,尤其是有了“塔斯曼海”案件的借鑒,此案訴訟過程比較順利,堪稱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索賠的完勝案例。(概括歸納出:給類似案件提供案例,促成“萬盛”案件完勝)。
3、分類歸納要點
1)制度方面:(1)促進相關法律制度完善;(2)促成《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技術導則》的發布。
2)價值方面:(1)喚醒索賠意識,為司法、行政機關生態索賠做鋪墊,為公益性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積累經驗。
3)經驗借鑒:(3)給類似案件提供案例,促成“萬盛”案件完勝。
【參考答案】
1、促進相關法律制度完善,促成《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技術導則》發布;
2、喚醒索賠意識,為司法、行政機關生態索賠做鋪墊,為公益性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積累經驗;
3、給類似案件提供案例,促成“金盛”案件完勝。
【賦分說明】
本題按詞給分,5個關鍵詞分別是:《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技術導則》、索賠意識、生態索賠、公益性環境損害賠償訴訟、“金盛”案件。每詞2分。
錯別字每字扣0.5分,最多扣2分。
第二題
(二)結合給定材料6,提出治理洱海環境污染的具體建議。(10分)
要求:準確、全面,不超過150字。
【答題思路方法】
本題是一道概括對策題。首先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治理洱海環境污染”,就要明確是找環保領域的對策。再次,題目提問是“具體建議”,答題時注意找“小”的對策,最后歸類整理答案。“準確、全面”,注意不要漏點,分點作答。
【答題過程演示】
1、定位材料
“給定材料6”指明了答題范圍,而且這是一道概括題,因此材料定位在材料6。
2、提取材料要點
(1)資料6第3段:從2003年起,大理人提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這句口號在大理隨處可見。關廠、截污,將近10年的時間,大理投資幾十億元恢復了洱海的碧波蕩漾。(概括歸納為:提出口號,廣泛宣傳,關廠、截污,巨額投資。)
(2)資料6第4段:為呵護自然生態,大理將工程治理與立法保護相結合,在出臺《洱海保護條例》、《蒼山保護條例》、《濕地保護條例》的基礎上,正醞釀被外界視為“大理史上最嚴厲土地保護制度”的《洱海海西保護條例(草案)》,用法律形式保護洱海西岸的10萬畝農田,解決村莊無序擴張的問題。“這個條例主要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責任承擔,是自加壓力。因為我們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在法治的框架下實現。”生態文明調整著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強調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相依共存,以剛性的制度約束人的行為,可以實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概括歸納為:工程治理與立法保護相結合,用法律形式保護農田,明確政府責任,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在法治的框架下實現,剛性的制度約束人的行為。)
(3)資料6第5段:“目前我國的環境管理模式是分割的,如工業污染歸環保部門管、農業污染歸農業部門管、污水處理歸建設部門管……權、責、利不統一,治理的行政成本較高,因此必須健全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完善管理模式。” (概括歸納為:健全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完善管理模式,統一權、責、利,降低行政成本。)
(4)資料6第6段:此外,由于開礦造成山體滑坡、耕地破壞,工廠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等造成大氣污染、江河湖海水質惡化等,都應該按照相關的法律制度給予補償。對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的考核,應該既看經濟數字,又看生態發展;既看當前發展,又看長遠后勁;既看產出增加,又看消耗降低;既看發展速度,更看發展質量。通過強化制度建設,推動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成為“硬約束”。(概括歸納為:健全補償機制、完善考核制度,推動“硬約束”。)
(5)資料6第7段:云南省普洱市委書記說,為提高市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普洱從幼兒園就開始推廣生態文明教育。同時要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眾參與度,使公眾能夠通過正當的途徑參與監督。(概括歸納為:推廣生態文明教育,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眾參與度,提高市民的生態環境意識。)
3、分類歸納要點
本題可按不同工作領域整理材料要點,形成答案。
1)法律法規方面(1)(2):工程治理與立法保護相結合。關廠、截污,用法律形式保護農田,明確政府責任,以剛性的制度約束人的行為。
2)監督管理方面(3):健全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完善管理模式,統一權、責、利,降低行政成本。
3、資金投入方面((1)4):加大資金投入,健全補償機制、完善考核制度,推動“硬約束”。
4)宣傳教育方面(5):推廣生態文明教育,提高環保意識。提出口號,廣泛宣傳,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眾參與度,提高市民的生態環境意識。
【參考答案】
1、工程治理與立法保護相結合,關廠、截污,用法律形式保護農田。
2、健全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完善管理模式,統一權、責、利,降低行政成本。
3、加大資金投入,健全補償機制、完善考核制度,推動“硬約束”。
4、推廣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提出口號,廣泛宣傳,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眾參與度,提高市民的生態環境意識。
【賦分說明】
本題按詞給分,關鍵詞分別是:工程治理與立法保護相結合(各2分);生態環境管理機 (2分) ;補償機制(2分) ;生態宣傳教育(2分)。同意表述皆可得分。
結構條理2分。錯別字每字扣0.5分,最多扣2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