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近日,武漢、淮安等地政府部門夏季工作時間表在網上熱傳。據了解,在江蘇,無錫、南京、蘇州、常州等地市級機關夏季的工作時間都是6小時,其余大都不超6.5小時。相反,長沙一位環衛工說,有一次帶的水喝完了壯膽進一家證券公司,想去衛生間灌瓶自來水解渴,被保安趕了出來。環衛工感嘆“如果有個像交警一樣能歇歇涼的房子就好了”。
【標準表述】
[現象分析]
政府機關在給公務員高溫關懷的同時,應顧及普通工作人員的利益和感受。武漢機關推出的這項福利制度已經超出正常的“高溫關懷”,六小時上班的清涼福利,涼快了公務員,卻讓百姓寒了心。
去年,最新《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實行,內有在高溫天氣(35℃以上)期間,“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的條款。但此處的“勞動者”特指“高溫自然氣象環境下”,在室內吹著空調辦公的政府機關人員顯然不符。
即便是遇到極端高溫要靈活對待,熱著的也肯定不是公務員,而是烈日下汗流浹背的室外勞動者,甚至也包括火爐城市里沒有空調的大學宿舍等,這些都是政府應該首先想到要給予關心的群體。但是,令人感到無奈的現象卻是,一有任何福利,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公務員群體,這是一種護犢子情節,是一種山大王義氣,也是公務員福利待遇過高屢受詬病的一個原因。而深究這個原因,無非是小團體主義,眼光僅僅放在自己以及本單位的利益上,忽略了大局的平衡,漠視了群眾的感受。
[對策]
假如說在信息不發達的以前,這樣做可能會無人指摘,逍遙自在,但是,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很多事情自己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悄磨嘰兒地辦了,但可能會引來全國人民的集體圍觀與憤慨;更何況,源于自己手中掌握的公權力,在社會不公矛盾日益加劇的今天,百姓會更加關注公務員這一群體,公務員也算是“高壓工作者”,因此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時刻想著群眾,為群眾謀福利。身上責任大,因此更要謹小慎微,更應為群眾著想,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