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體現了我們黨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決心與毅力。并把“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在十八大中列出。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標準表述】
[現象分析]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我們在反思以往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道路的基礎上,為緩解日益緊迫的人口、資源、環境矛盾而作出的正確選擇。我國人口眾多與資源短缺矛盾突出,一方面,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對有限的能源資源依賴較高;另一方面,資源利用率較低,浪費嚴重。所以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
[對策]
專家認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生態文明,就是要重新構建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一要著力構建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增長方式;二要著力構建節約型的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優質能源比重;三要著力構建節約型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發展必須充分考慮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能力,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資源;四要著力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用節約資源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逐步形成文明、節約的行為模式。
【可用妙語】
1.“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
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3.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4.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5.輕而多取,吾寧寡而儉用。
6.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