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舉措
1.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社區服務
積極推進公共服務覆蓋到社區。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專業服務機構,開展面向全體社區居民 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服務、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體教育、社區安全、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 援助、人民調解、郵政服務、科普宣傳、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服務項目,切實保障優撫對象、低收入群體、 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社會群體服務需求。建立黨委統一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社區組織協助、社 會力量參與的社區公共服務新格局。
大力發展便民利民服務。鼓勵和支持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興辦居民服務業,重點發展社區居民購 物、餐飲、維修、美容美發、洗衣、家庭服務、物流配送、快遞派送和再生資源回收等服務,培育新型服務業 態和服務品牌。建立黨委領導、政府扶持、社會主辦、社區組織幫助的社區便民利民服務新格局。
大力發展社區志愿服務。根據社區居民構成,培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加強 志愿服務管理,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志愿 服務活動,推動社區志愿服務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依托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建立黨委政府倡導、社 區組織扶持、共產黨員帶頭、專業社工弓I領、駐區單位和居民廣泛參與的社區志愿服務新格局。
2.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網絡
合理布局社區服務設施網絡。按照人口規模適度、服務管理方便、資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對齊全、社 區居民自愿的要求,以市轄區、縣級市為單位,依據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確定社區服務設 施的數量、選址布局、建設方式、功能劃分。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所有以社區為對象的公共服務、便民服 務、志愿服務均在綜合性社區服務設施中提供,加強各類服務資源整合,避免重復建設。
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功能。完善社區服務站的以下主要功能:一是組織居民開展民主議事、糾紛調 解、公益慈善、鄰里互助、志愿服務等活動;二是代辦代理公共服務事項,保障各項公共服務覆蓋到社區 全體居民;三是為社區居民提供文體教育、健康休閑、養老撫幼、困難幫扶、信息郵政、家庭服務等便民利 民服務;四是為社區黨組織和自治組織提供辦公和活動場所;五是采集基礎信息,反映居民訴求。完善 街道服務中心的以下主要功能:一是采集匯總社區基礎信息,辦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二是開展 文化體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生活便利等服務活動;三是培育發展社 區社會組織,指導和協調社區服務站、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服務項目。
大力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改善社區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寬帶接入。推廣適合社區居民需求 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整合社區就業、社保、低保、衛生、計生、文化、培訓等公共 服務信息,發展面向社區居民的“一站式”服務。發揮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在基層政府、企業、社區組織和 居民之間的溝通交流作用,方便社區居民,增進社區和諧。通過信息化改善社區管理,維護社區安全。
3.加強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制定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培養發展計劃。按照《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要求, 把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納入當地人才發展規劃,研究制定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培養發展計劃,鼓勵、吸 引優秀人才向社區流動。
充實壯大社區居民委員會干部隊伍。依章依法選齊配強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逐步擴大社區黨組 織領導班子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直接選舉范圍。健全居民委員會下屬委員會,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樓院 門棟長。
積極推進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根據工作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配備一定數量的 專職社區工作者。積極開發社區服務工作崗位,擴大就業范圍,吸納更多人員從事社區服務工作。
建立和健全社區服務人才培養制度。鼓勵社區服務人員立足崗位、自學成才,支持他們參加社會工 作等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考試,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現有社區服務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 的服務意識、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
4.推進社區服務體制機制創新
建立健全社區服務組織。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大力培育 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注重培養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隊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政 府購買服務、設立項目資金、活動經費補貼等途徑,積極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各類志愿者參與社區管理 和服務。
理順職責權限及相互關系。完善政策,進一步推進社區服務的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提 高社區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升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共駐共建機制,建立駐區單位參與社區 服務評估體系,擴大駐區單位參與社區服務的功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