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渣打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影響力與日俱增,尤其在東北亞地區和新加坡等地已經超過美國。那么,我國經濟影響力提高意味著什么呢?
我國經濟影響力提高,不僅說明了我國經濟總量的擴大和競爭力的上升,同時也意味著我國為世界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國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既增強了自身活力,又惠及世界,尤其是惠及鄰國。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凡是與我國經貿關系發展順利、經貿合作增長較快的國家,其經濟發展也往往較為活躍,如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家。新世紀以來,我國同周邊國家貿易額由1000多億美元增至1.3萬億美元,已成為眾多周邊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重要投資來源地。2012年,我國與周邊國家貿易額超過了與歐洲、美國的貿易額之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對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當前,亞洲已經成為一個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的地區,在這個空前的發展大潮中,我國的拉動作用越來越突出。不僅同亞洲,我國同世界的利益融合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隨著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的全面發展,我國已連續3年位居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并通過擴大與非洲在投資和融資領域合作、擴大對非援助等,極大地支持了非洲和平與發展事業。同樣,在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資本紛紛撤離歐洲之際,中國對歐洲的投資不降反升,并且采取多項措施,擴大從歐洲進口。無論進口、對外投資還是出境旅游數據,都顯示出中國經濟的發展并非孤立排他的,而是與世界合作共贏的。
我國經濟影響力提高,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前景光明。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及堅實的基礎,積累了豐富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經驗。對外開放使我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的要素和資源,形成了較為全面的工業化生產體系和較為強勁的制造業出口能力。我國的制造業產值和出口額均居世界第一位。除了輕紡、日用品生產規模居世界前列,機械制造和航空航天制造等領域正在奮起直追,產業競爭力迅速上升。截至2012年,我國已成為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最大的凈出口國。輕紡產品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家電、皮革、家具、自行車等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超過50%,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我國已經由進口原材料和零配件加工組裝出口國發展成擁有獨立制造能力的出口大國,工業制造業的競爭新優勢正在形成。
在歐美市場低迷不振的情況下,我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和快速增加的消費需求,對世界經濟復蘇的作用彌足珍貴。我國政府正在全面推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事業,加大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力度。目前正在推動的轉變政府職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少政府主導的投資行為、減輕企業負擔、加快上海自貿區建設、推進市場化改革等措施,都向國際社會表明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自信,同時也向國內民眾表明了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體制機制的創新,將進一步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從而激活新的經濟增長潛力。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和動力。隨著經濟規模的繼續擴大,中國必將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