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經濟是以旅游活動為前提,以商品經濟為基礎,依托現代科學技術,反映旅游活動過程中,游者和旅游經營者之間,按照各種利益而發生經濟交往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總和。
近幾年國家將繼續加快和發展旅游產業,完善旅游市場法制建設,依法治理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航空業的投入和標準化管理工作;對鐵路系統進行提速和電氣化改造,并在西部地區增加了許多支線;高速公路的建設也加快了步伐。與此同時,大力整頓旅游公司及中介機構,以提高服務質量,保護消費者權益。這些措施對于開發旅游資源,促進全國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視旅游經濟健康發展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日益完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在新時期國家與社會發展潮流中獲得了新的認知,其中,經濟發展的環境友好性和可持續性成為關鍵的熱詞,十八大強調要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五位一體”發展理念,特別突出了生態的重要性,這就意味著經濟發展要從環境破壞嚴重的工業生產模式向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服務性經濟轉型,在這一轉型過程中,旅游經濟逐步在全國范圍興起并以較快的勢頭發展。
旅游產業之所以能像雨后春筍班蓬勃而出,主要得益于兩方面,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執政理念向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傾斜使得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旅游經濟的開發力度,利用地方傳統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優勢著力打造城市旅游名片,例如,中央某套節目的黃金時段就致力于宣傳各地的留有特色,以此擴大影響力,吸引旅游群體;另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意識的增強,也為各地大力發展旅游經濟提供了可能性和堅實基礎,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節假日旅游人數和旅游經濟數據節節攀升,這展現了旅游經濟發展的廣闊前景和強勁的勢頭。
在看到成績,看到市場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而且高度重視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認真總結,全盤規劃,積極解決,為旅游經濟的科學,高效發展建立快速通道,就現階段而言,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自然旅游形態較多,和當地人文傳統融合度不高。部分地區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過程中,過度依賴自然環境本身,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依存性思維,未能將當地的人文社會特色融入到景點中去,沒有把握住輸出本地文化的機會,難以對游客產生深遠影響,僅留下直觀的印象。
旅游市場管理不嚴,游客權益難以維護。旅游市場是風景市場,同樣,也是口碑市場,服務態度和好壞,游客體驗度的優劣和風景的俊秀一樣,都可以決定旅游市場發展的前景。但遺憾的是,部分旅游景區的行政監管部門,行業自律部門未能起到有效的管理監督,忽視甚至默許欺客,宰客現象的蔓延,“香格里拉辱罵游客事件”,“北京某旅游團趕游客下車事件”屢見報端,這就反映了,在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相關的管理配套未能跟進,造成了監管缺位。
旅游經濟獨樹一幟,未能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提升。部分地區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過程中,僅僅著眼于如何建設好旅游城市,未能將城市整體經濟發展進行通盤規劃,做到“以點帶面,整體發展”。
為了推動旅游經濟健康發展,要注意以下幾點:
將自然特色和人文社會特色相結合,打造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有關部門可以在旅游景區設立宣傳部門或者宣傳設施,如廣告牌,文化長廊等,以此來實現文化和景色的結合,給游客留下更為深刻,全面的印象。
建立健全旅游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制度的執行,嚴格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肅清旅游市場的不良風氣,實現“舒心游,和諧游”。
打開思路,以旅游經濟為先鋒產業或主導產業,同時著力圍繞旅游產業發展其他相關行業,如旅游產品制造業,特色食品加工業等,實現旅游經濟效益最大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