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推進城鎮化和解決“三農”問題,是挖掘我國經濟發展巨大潛力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面臨十分突出的融資瓶頸問題。財政金融聯手創新,發展城鎮化建設基金、農業產業化基金,是吸引民間資本、破解融資瓶頸的有效手段。 在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過程中,備考重點在于掌握答題技巧與合理安排復習計劃,這也是公考取得高分的關鍵所在。
以培育新型基金為抓手破解縣域融資瓶頸
縣域城鎮化和解決“三農”問題的融資瓶頸主要表現為:金融服務遠離縣域和“三農”領域;企業資本積累少,信用水平不高,難以對接金融市場;縣級政府可支配財力少,但承擔的城鎮化和“三農”發展任務重。因此,破解融資瓶頸不能依賴于政府投資,必須依托金融創新走市場化路子。也就是通過提升縣域資本化和金融化水平,給縣域經濟增資、增信,以資本為紐帶引導資源和要素集聚。
私募基金具有資本投資屬性、資本與經營分離機制和投資風險分散機制,是破解融資瓶頸的有效抓手。具體來說,就是以政府財政資金為引導,按合理杠桿倍率吸納民間資本,組建具有混合投資特點的城鎮化建設基金或農業風險投資基金。例如,山西省部分縣域今年嘗試組建了“城鎮化建設基金”。
為經濟發展注入雄厚資本和創新動力
發展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基金,在緩解融資瓶頸的同時,還可以推動經濟發展機制創新。具體體現在:一是擴大投資規模。基金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和農村合作社注入資本金,帶動民間資金跟進,可以倍增農業投資規模。基金支持縣政府開展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投資規模能達到單一政府投資的3—5倍,可以減輕政府負債壓力,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二是盤活縣域資金存量。基金不僅可以直接轉化為投資資金,還可以通過發揮增信作用,顯著提高當地存貸比,提高社會資金利用效率。三是增強投資決策的科學性。通過建立由基金管理公司、政府、基金投資人、社會專家組成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實行投資決策的票決制,可以增強投資決策科學性。四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政府資金按一定比例加入基金,在基金募集中發揮5—10倍的杠桿和增信作用;基金投資又以幾何倍率帶動社會資金。通過這兩輪杠桿作用,可顯著增強財政資金的拉動效應。五是助力“三農”改革發展。基金提供資本和增值服務,能夠改善農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的信用,帶動金融要素流入縣域。基金投資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入合作社,既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又培養股份制合作社和股份制農業企業。在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部分備考過程中,備考重點在于掌握申論答題技巧。對于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的了解與熟練,是公考取得高分的關鍵。
合力深化財政金融配套改革
發展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基金不是單兵突進的探索,需要相關方面有力配合。
樹立多贏理念。城鎮化建設基金需兼顧政府、企業、農民和投資人四方訴求。一是私募基金轉型服務縣域企業和“三農”發展,應降低回報率預期。二是基金投資與提供增值服務同步,幫助企業和合作社改善經營管理,促進產業鏈延伸,支持產業做大做強。三是基金按照“肥瘦搭配”的原則圈定項目包,使項目收益相互支撐,幫助區域經濟建設整體推進。四是基金不謀求“包打天下”,而是帶動金融招商和組合融資服務。五是政府樹立“你賺錢我發展”的理念,鼓勵使用民間資本,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合理縮短建設周期,贏得發展先機。
推進財政金融配套改革。就財政領域而言,應在創新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上著力。可考慮在中央、省、市三級政府分別組建服務“三農”的種子基金,一級撬一級,批量培育社會子基金,帶動民間資本跟進。優化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通過組建基金發揮資本撬動作用和保險增信作用,使財政資金使用機制化、價值最大化。就金融領域而言,應關注縣域城鎮化和“三農”領域金融創新,從基層需要和農民訴求中獲得靈感。金融監管部門應統籌監管與服務職能,加大私募基金培育力度和基層金融人才培養力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