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通常印象中,垃圾是個“城市話題”。這些年,圍繞垃圾圍城、垃圾焚燒等一系列討論,城市垃圾問題已得到相當重視。而農村垃圾問題,卻還沒有進入公眾視野,盡管這一問題已經相當嚴峻:早在2008年,全國農村每年就產生生活垃圾近3億噸,其中1億噸被隨意堆放。據環保部統計,如今農村的污染排放已經占到全國的“半壁江山”。“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仍是普遍現象。
【背景鏈接】
一、政策背景
建設生態文明
2012年12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并將生態文明建設列為獨立章節,這是對人和自然關系認識的進一步升華,也足以說明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
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發布2013年一號文件,其中明確指出要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包括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努力建設美麗鄉村;搞好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土壤環境治理,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加快農村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創建生態文明示范縣和示范村鎮;開展宜居村鎮建設綜合技術集成示范等。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要點
2013年1月18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印發《2013年全國自然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要點》,提出關于農村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及工作思路: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四輪驅動”,加快解決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強化農業生產環境監管,努力建設美麗鄉村;啟動“土壤環境保護工程”,全面推動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
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
2013年2月4日,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化“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全面推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
保持鄉村風貌,營造宜居環境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村莊建設要注意保持鄉村風貌,營造宜居環境,使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從而確定了在國家層面對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發展的新方向。
農村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將出臺
2013年7月9日,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圍繞環境保護有關問題在人民大會堂作報告時指出,農村環境保護直接關系到城鄉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全國4萬個鄉鎮、近60萬個行政村大部分沒有環保基礎設施,每年產生生活污水90多億噸,生活垃圾2.8億噸,不少地方還處于“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狀態。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顯示,農業源排放的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分別占全國排放總量的 44%、57%和67%周生賢介紹,環保部制定的《農村環境保護行動計劃》,正在征求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意見,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報批,抓緊出臺。
二、落實情況
攸縣模式: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探索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運營機制
2013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印發湖南省環保廳的調研報告《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有效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推介湖南省開展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的經驗,重點推介了攸縣等地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方法和模式。
該縣采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探索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運營機制。充分利用鄉(鎮)、村原有閑置房產,投資300萬元建設回收網點、成立資源回收公司。同時,在縣城配套建設一座占地500畝的再生資源產業園,建立一個可年分揀處理再生資源20萬噸的分揀處理中心,并計劃建設塑料、廢金屬等加工企業入駐平臺。
該縣設置了19個鄉級再生資源回收站、123個村級再生資源回收點和一個垃圾分揀中心,配備了3臺垃圾回收車,每戶農家配備一套垃圾桶,按照定地點、定時間、定種類、定價格、定規則、定職責的方式進行資源回收;出臺優惠政策,對再生資源公司給予支持;實行鄉鎮考核和村組考核機制,明晰獎懲;大力整治農村亂扔亂倒亂堆亂放等現象,實行垃圾集中堆放、每日收集、定期清理,同步跟進改水、改廁、改圈、改建沼氣池,整治村的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
【百姓怎么看】
觀點一:治理農村環境要落實政策
人民網某網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何時解決: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生活污水遍地流淌,占90%的農貿市場及街頭攤點塑料袋問題誰去治理?
騰訊遼寧網友:遼東有許多高污染工業(中小型)向農村偏遠山區轉移,如小型造紙、小型碳素、小型化肥、化工等等,同樣惡染了我大好河山。國家應該加大整治力度,決不可以向地方、個別人的利益低頭。
人民網某網友:看到環保總局出臺"以獎促治"這個政策真的很好,現在農村的環保問題確實應該好好重視了。就希望相關部門能出臺一些很具體的措施,激發起大家致力于農村環保工作的熱情!
騰訊萊蕪網友:近年來,在環保總局的大力促進下,全國的環保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面臨當前嚴峻的環保形勢,國家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還很不夠,法律不夠建全和完善,環保法律法規在執法過程中可操作性不強,缺少應有的震懾作用,造成環保執法太“軟”。
觀點二 對農村環境問題要重視
人民網某網友:現在政府非常重視農村,農民的幸福指數也有所提高,但是在衛生環境管理方面,農村仍是個被遺忘的角落。農村沒有垃圾回收制度,農民不知垃圾投放在那里,所以許多河流、池塘、樹林、田間地頭到處充斥著電池、農藥瓶、廢塑料等有毒垃圾和生活垃圾,可以說是沒有凈土。農田是一切食物的源頭,食品安全關系著國民的身體健康,國家應該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問題,謝謝!
人民網某網友:農村衛生環境在一天天惡化——城市垃圾可以堆到郊區,而農村的垃圾隨處扔,老鄉沒有環保意識,更沒有那個條件。今年回家,看到河水越來越渾濁,塑料袋子到處都是,新蓋的房子把耕地都給占了......環保建設請快帶上我們可愛的農村吧。
觀點三 治理農村污染要轉變發展思維 提高環保意識
新浪網友“山茶樹R”:現在的政府只注重GDP增加了多少,賣了多少土地,引進多少外資,根本不注重民生,環境保護,尤其是對農業水利工程維護,現在99%的農村水利還是老毛時代興建的,管道老化,渠道淤塞,無人無錢維護,一遇干旱就大張其鼓地抗旱撈政。
人民網某網友:我們家鄉要建設一個年產百萬噸的焦炭項目,就在大凌河岸邊。這個項目能給我們當地帶來不少就業機會和稅收,可是大凌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也是我們幾個縣市自來水的水源地,我們不知道一旦這條河被毀了,我們該怎么辦。發展地方經濟不能犧牲環境啊!
人民網某網友:我建議國家應該加大環保領域的宣傳教育。在我們這里,亂燒亂倒垃圾的現象還很普遍,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更是隨處可見。每年雖然在特定的日子里會有宣傳教育活動,但是感覺收效甚微。我覺得環保宣傳教育還是要建立一種體制,堅持下去,長此以往,環保觀念深入人心,這樣才有利于環保工作的開展,真正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