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匯總:2014國家公務員申論熱點:十八屆三中全會解讀匯總
【報告摘要】
與此前多用“創新社會管理”相比,此次會議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報告解讀】
在國家行政學院社會管理學部副主任馬慶鈺看來,相較于管理,治理傾向于強調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共同參與公共事務,一字之差,代表執政黨一種執政理念的轉變。
[原因]
落實建設和諧社會的兩方面的要求,制度設計在頂層,政策執行在基層,對策出臺在頂層,問題爆發在基層,十八屆三中全會為這兩方面的改革提出了綱領,政策最終是否能較好落實卻在基層政府。
與人民群眾利益直接相關的社會保險、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社會保障、老年人社會保障、退伍軍人社會保障、婦女權益保障等社會保障事務辦理均在基層政府,征地、拆遷、物業管理、企業改制、醫患糾紛、勞資糾紛、污染糾紛、借貸糾紛、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糾紛等突出社會矛盾的爆發、解決也在基層政府,基層政府在改善社會管理、建設和諧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微言微語】
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到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再到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