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法語 | 德語 | 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考試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考試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駕駛員 | 網絡編輯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由“開門立法”談起:法治社會
2006年3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文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草案)》,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14萬多條修改意見。參與提出意見的,既有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也有普通市民甚至農民工。他們提出的不少意見,都很有見地和價值,受到立法機關的高度重視。
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勞動合同法草案向社會“開門”征求意見,這么多的群眾紛紛提出建議,本身就有力地說明廣大群眾的法治意識在不斷增強,我國法治社會建設正在日益深入。
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法治社會?
“法律是根高壓線,誰碰上它誰觸電;法律是個守護神,懲罰犯罪護好人。”這句話道出了法治的重要作用。
“法治”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可以說人們都耳熟能詳。但法治的內涵,卻并非三言兩語就能道清。顧名思義,法治即“法的統治”,一般來說就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原則和方略的實施。
法治社會,是指法治理念在全社會得到公認并得以實行的一種社會狀態。具體來說,法治社會的特征是,法律在全社會獲得極大的權威性,法律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對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能進行有效管理。
法治與法制的關系
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法制”一詞,法制與法治既有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
一、兩者的區別:法制,是各種法律制度的統稱,它只是一種制度工具,可以存在于任何性質的國家中。法治,指依法治理,這里的“法”不是一般的“法”,而是反映了一種價值目標與人文關懷,追求公平正義,保障自由和民主權利的價值觀、原則和精神。因此,法治只存在于民主國家中。
二、兩者的聯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然要求完備法制,加強法制建設。
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在封建社會,實行的是人治,即帝王、君主或獨裁者用道德教化、個人權威的方式治理國家,推崇君權至上,維護專制體制。在封建人治社會,雖然也有法律,但法律并不重要,有時是可有可無的,權力尤其是君權不受制于法律,不對法律負責。
法治也是有階級性的。法治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在資本主義社會,法治為推動社會的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本質上講,它是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是維護少數人對多數人統治的權力的。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法治是最大多數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是迄今最先進的法治形態。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法制建設,但后來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響,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使法制建設遭到嚴重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1997年,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標志著我國法治建設邁入一個新階段。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局出發,認真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的各項工作,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法治與構建和諧社會是什么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清醒把握國內外形勢、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進一步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法治,既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又是一個根本保障。
首先,法治是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和諧社會,并不是一團和氣、沒有秩序的社會,也不是沒有利益和矛盾沖突的社會,而是秩序得到規范、矛盾得到化解、沖突得到彌合的社會。從本質上說,和諧社會必然是法治的社會。只有通過法治建設,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保障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其次,和諧社會內涵豐富,涉及方方面面的任務,都離不開法治。比如,民主離不開法治,沒有法治保障下的制度安排,民主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公平離不開法治,無論是權利的公平還是機會的公平,無論是規則的公平還是結果的公平,都需要法治的保障,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誠信離不開法治,沒有法治來規范人們的行為,社會信用體系與誠信之心就無法真正培養起來。安定離不開法治,沒有法治的強制約束,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安寧的社會生活秩序就建立不起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離不開法治,沒有完善的環保法規和有力的環保執法,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往往就會落空。
特別是在現階段,我國正處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這個“坎”上。我們一方面擁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進入了一個矛盾多發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更復雜、更突出。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顯,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加大,改革日益觸及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社會組織和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從根本上遏制各種消極腐敗現象的任務還很艱巨,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加快法治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法治是化解矛盾、保持穩定、促進和諧的一劑良藥。作為一種社會調控的主要方式,法治明確規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引導和規范人們的行為,提供合理公正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的有效方法。為求和諧,必行法治,有法治才有和諧。我們建設法治社會,實際上就是在建設和諧社會;我們建設和諧社會 同時也就是在推進法治建設。
當前建設法治社會要重點解決什么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立法工作得到加強,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執政不斷推進,正在向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邁進;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進展,司法機關的司法能力逐步提高;順利完成4個五年普法計劃,公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明顯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法的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于1982年修改了憲法,以后又通過四個憲法修正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200多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200多件關于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65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7500多件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框架已經建成,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
同時,健全立法方式、實行民主立法有了新進展。2005年7月,《物權法(草案)》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2005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歷史上首次立法聽證會,就《個人所得稅法》修改聽取社會建議;2006年3月,《勞動合同法(草案)》也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
但同時也要看到,與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相比,法治建設在一些方面還相對滯后,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和不足。比如,有些領域還無法可依,有的法律法規質量不高,存在法律部門化和濫用行政權力現象,司法不公與司法腐敗現象群眾反映強烈,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逐步予以解決。
當前,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力實施“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法治社會建設的步伐,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