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關鍵:細節成就高分
現在有很多朋友跟我有一些交流,特別在考后有一些交流,可以發現大家答題的思路都差不多,但是出來的分數是千差萬別。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細節的把握上有差距。申論的閱卷有一個有相對客觀的標準,這個標準是要注重對細節的量化分析,所以你在細節上不重視,你就不可能符合它的閱卷的采分點,你就不可以拿到分。
我舉個簡單例子,比如2009年國考第一題,要求大家概括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涉及國家的產業結構問題,有人回答“產業結構有硬傷”,有人回答“產業結構兩頭在外”,很顯然,前者不得分,因為并沒有指出硬傷是什么,是一句空話。
再比如,提出對策。在提出解決問題的進一步建議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很簡單,提出很多對策,比如要加強宣傳等等,但是如果你只是浮光略影地提出基本對策,那對不起,你只能拿到基本分,怎么就算加強宣傳了,要有宣傳的主體,要有對誰宣傳,要有宣傳什么,要有怎么宣傳,要有你宣傳的必要性是什么,你宣傳的目的和效果是什么。唯有如此,才能拿高分。2010年執法類考的宣傳綱要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題。這個題全國考生的平均分非常非常的低,為什么,因為思路知道宣傳,但是就是說不出細節來,你只要填不出細節,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你都答不出來,那么就沒有辦法給你分。所以這個就啟發我們同學,一定要在深論過程當中注意細節,你做的每一道題、答案的每一句話都要想一想有沒有根據,這句話是不是多余的。所以在申論考試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方式,即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一復雜,它就多了幾個細節出來,多了幾個細節就是采分點。
第四個關鍵:備考關系重大
現在有人認為,申論考試不需要準備,這個觀點當然是有問題的。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也有他的根據,即很多人的現實經驗:備考不如裸考分數高。這的確是現在公務員考試的一個怪現象,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不在于對考試進行了準備,而是在于準備的方向不對,沒有按照我在上面介紹的方法進行準備。而是死記硬背、僵化教條、事無巨細、抓小放大。具體應該怎么準備呢?
我想講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心態,大家一定要注意,包括我們的申論考試,公務員考試在很大程度上是測評大家的一種心理素質,壓力的大小和成績的高低是成反比的,壓力越大成績越低。所以現在大家的心態,我想無非是兩種,第一種焦慮型心態;第二種浮躁型心態。我們分析焦慮,焦慮來自于什么地方,就來自于壓力,壓力來自于兩點,第一內在的功利壓力和外在的評價壓力。
很多人很功利的,考公務員為了什么,為了房子,為了車子,為了尊嚴,講幾句心理話,一定要好好的理解一個詞,這個概念叫舍得,什么叫舍得,不是放棄啊,是有舍有得,公務員的選擇只是你人生當中的一個選擇而已,它不能代表你的未來,它不能代表你的前途,除了從政你還可以從商,你還可以從學。所以我們很多人把這個對公務員功利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問題在于你沒有處理好理想和現實的關系,理想的路是無數多條的,但是現實之路只有一條,并且不能試錯。千萬不要把你想象的東西變成了你唯一的出路,唯一的前途,不是的,你想到這里,我相信大家就會把那些焦慮、功利的東西扔到一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