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在小范圍的一席話,最近引起了風波。他說,“從現在起我們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會我們只講商業不談政治,在當前的政經環境下做好商業是我們的本分”。
“正和島”是一個企業家社交網站。柳傳志那句話中的“聚會”,大概指的是他與“正和島”一些企業家成員的會談。那么,他的談話對象,就是在座的企業家。
柳傳志說這番話,可能并沒有打算公開發表。他的話被傳了出去,在社會上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有為他辯護的,也有表示不滿的。據說,一位企業家成員,還因此憤然退出了“正和島”。
曾有幅漫畫,說一個小茶館門口掛著“莫談國事”的牌子,兩三人進去喝茶,是談了國事,還是不談國事,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有這塊牌子掛出來,要“莫談國事”?
柳傳志為什么那么說?原因恐怕也好理解:講商業,安全;談政治,有風險。他說的那些話,與其說是在表達對企業家本分的認識,不如說是從商幾十年,經歷了各種事情的一種一言難盡,恐怕也是不足為外人道的況味的流露。
中國的政商關系一向復雜,歷史上,從來都是政治強、商業弱,做生意要遠離政治、遠離權力是很難做到的,生意做得越大,與政治的牽連難免就越深。在權力一枝獨大的某種政經環境中,企業家與政治深度牽連,或者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或者是為了尋求政治保護。
這樣的政經環境,不能說是正常。需要檢討的,是這種政經環境。這是什么樣的政經環境呢?就是政治壟斷了太多權力,掌握了太多資源,社會不得不圍繞著權力轉,與權力眉來眼去、勾肩搭背。不受制約權力,可以讓一個企業關掉,可以把企業家關進牢房,這樣的事情現實中不是沒有。
事實上,中國很多著名企業家都曾有過與柳傳志類似的說法。比如,馬云2012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些年我知道,如果不與政府合作,他們就會有更多誤解,會猜疑。如果我不跟政府合作,會有大麻煩。”
比如,王健林2012年9月在哈佛大學演講說:“官商關系或者政商關系繞不開這個話題,我說八個字:親近政府,遠離政治。”2013年4月,他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說:“在商言商,在政言政,最好兩個不摻和……但以當前的中國社會環境,要實現政商分離比較困難。”
柳傳志本人之前在公開場合也說過這些話,“企業家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與政府抗衡……我們只想把企業做好,沒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我只能服從環境,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給環境動個手術,我沒有這雄心壯志”……
應該說,在某種政經環境里,一些企業家說些灰心喪氣,獨善其身的話,可以理解。但社會對這些話也可以表達觀感和態度。
企業家是公民,而且是能量很大的公民;著名企業家更是公眾人物,他的一言一行會影響他人和社會。對于不盡如人意的政經環境,如果企業家尤其是著名企業家都不吭聲不吭氣,乃至消極喪氣退避,即便他們盡到了做好企業的本分,是優秀的企業經營和管理者,但作為公民和公眾人物,則可以說是大大失分,沒有盡到基本的社會責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