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古人說:“有恒產者有恒心。”為了確保農民享有土地上的“恒產”,我國民法學者很早就提出了“農村土地承包權的物權化”問題。現行的《土地管理法》沒有將其明確為物權,《農村土地承包法》也沒有將承包權明確為物權,《物權法》將土地承包權確定為物權,可以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這段文字論述的是( )。
A.物權法是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基本法
B.我國現有法律使農民的土地權利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C.我國現有法律在保護農民土地權益方面仍有棘手的問題
D.我國現有法律難以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物權法》可彌補其不足
62. “問題”通常指個體面臨一個不易達到的目標時的情境,即通往目標的途徑中存在著障礙,我們稱之為遇到了問題。問題的一個根本特點是障礙,有障礙才會有問題。但客觀的障礙并不是問題本身,問題是遇到障礙的個體提出來的,它總是以一定的方式被理解和表達。
上述文字表明問題的解決過程實質上是( )。
A.實現由起始狀態向目標狀態的轉化
B.包括一系列的運算或者心理操作
C.如何把握已有的或給定的信息
D.依賴于一系列認知操作來進行
63. 一個西方著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一個國家如果能有效地運作經濟,就一定能創造財富而變得富有;而這樣的一個國家要想保持政治穩定,它所創造的財富必須得到公正的分配;而財富的公正分配將結束經濟風險;但是經濟風險的存在正是經濟有效率運作的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 )。
A.一個國家政治上的穩定和經濟上的富有不可能并存
B.一個國家政治上的穩定和經濟上的有效率運作不可能并存
C.一個富有國家的經濟運作一定是有效率的
D.在一個經濟運作無效率的國家中,財富一定得到了公正的分配
64. 在大型游樂園里,現場表演是刻意用來引導人群流動的。午餐時間的表演是為了減輕公園餐廳的壓力;傍晚時間的表演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勵參觀者留下來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時間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這背后,卻有一個統一的潛在目標。
這個統一的潛在目標是( )。
A.盡可能地減少各旅游點的排隊人數
B.吸引更多的人來看現場表演,以增加利潤
C.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游客出入公園而引起交通堵塞
D.在盡可能多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發揮餐廳的作用
65. 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的分工越來越細,科學與文學逐漸分開,形成了“科學界”、“文學界”。如今,分工更細了,研究科學的人,一輩子只限于某一學科、某一專業,以至某一專題,這樣,“隔行如隔山”,常使人的視聽囿于很小的天地,成為分工的奴隸。
這段話直接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生產的發展,導致“科學”和“文學”的分開
B.文與理密不可分,學文的應該懂點“理”,學理的應該懂點“文”
C.文理分科是必要的,但各自不應畫地為牢,研究者應該文理兼通
D.要同等地對待文科和理科,既不能重文輕理,也不應重理輕文
第二部分結束,請繼續做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數量關系(共20題,參考時限20分鐘)
一、數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應試者仔細觀察這個數列各數字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律,然后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列的排列規律。
請開始答題:
66. 1,1,3,9,21,41,( )。
A.49 B.57 C.64 D.71
67. 4,15,26,15,( )。
A.0 B.1 C.3 D.9
68. 2,3,5,14,69,( )。
A.965 B.870 C.114 D.81
69. 2,3,5,8,10,15,17,( )。
A.26 B.27 C.24 D.29
70. 13,25,37,49,61,( )。
A.73 B.84 C.97 D.101
相關推薦: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明天開始打印準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