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
學習的心理實質:一,學習表現為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二,學習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相對持久的;三,學習是由反復經驗而引起的。
(簡答)人類學習和動物學習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人的學習除了要獲得個體的行為經驗外,還要掌握人類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第二,人的學習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生活實踐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的中介作用而進行的;第三,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我國心理學家把人的學習定義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的、積極主動的掌握社會的和個體經驗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室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進行的,是在較短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學習內容大致可分為三方面:一是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二是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三是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①信號學習、②刺激—反映學習、③連鎖學習 ④言語連接學習 ⑤辨別學習 ⑥概念學習 ⑦規則或原理學習 ⑧解決問題學習。
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①智慧技能 ②認知策略 ③言語信息 ④動作技能 ⑤態度
我國心理學家主張把學生的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行為規范的學習。
聯結學習理論認為,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
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桑代克是現代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嘗試——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1)效果律 2)練習律 3)準備率。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論。巴甫洛夫是俄國著名的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
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①獲得與消退。 如果條件刺激重復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變得越來越弱,并最終消失。 ②刺激泛化與分化。 刺激泛化與刺激分化是互補的過程,泛化是對事物的相似性的反應,分化則是對事物的差異的反應。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斯金納是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①強化。 強化也是一種操作,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消懲罰)之分。②逃避條件作用與回避條件作用 ③消退。 ④懲罰。 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以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稱作懲罰。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多用正強化的手段來塑造學生的良性行為,用不予強化的方法來消除消極行為。
(了解)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的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中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于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學習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苛勒的完形——頓悟說,與當時盛行的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習理論相對立。完型——頓悟說的基本內容: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而不是動作的累計或盲目的嘗試。 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完型是一種心理結構,是對事物關系的認知。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發現)學習論:一、學習觀。 ①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②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二、教學觀 ①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②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還提出了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意義學習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實質性聯系是指表達的詞語雖然不同,但卻是等值的,也就是說這種聯系是非字面的聯系。
(簡答)意義學習的條件(基本條件)? 從客觀條件來講,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 從主觀條件來講,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的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接受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接受學習也是概念同化過程,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
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建構主義是當代學習理論的一場革命。構建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 1)知識觀 建構主義者一般強調,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2)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3)學生觀 建構主義者強調,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