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I部分選擇題 |
第 2 頁:第Ⅱ部分非選擇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判斷改錯題;簡答題;論述題 |
四、判斷改錯題
21.(P106)×改正:從實質來看,“認知結構”與“完形”是一致的,都是指反映外界事物整體聯系與關系并賦予其意義的一種模式。
22.(P159)×改正: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
的過程就是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自我挖掘其潛能,自我實現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又必然地與“自我”的形成與發展息息相關。
23.(P222)√
24.(P290)×改正:變式是重要的,但在教學中也不可過多地運用。變式的成效并不取決于運用的數量,而在于是否具有廣泛的典型性,能否使學生在領會科學概念時,擺脫感性經驗和片面性的消極影響。教師在運用變式時,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思考,才能使變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5.(P310)×改正:創造力是一種較特殊的智力品質,是智力發展的結果。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創造力。
五、簡答題
26.(P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與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有效的教育。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理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1)從學習進程與教學過程的相互關系來看,學與教事實上是對同一過程不同角度的理解。(2)教育過程包括師生雙方的活動,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充分發揮客體的主觀能動性。
(3)學校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動的過程,師生雙方為了實現教育目標而彼此接觸,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產生交互作用,引起雙方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改變,這種師生間的互動,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方面。
27.(P22~23)
(1)心理發展是一個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的過程。
(2)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
(3)心理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4)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5)心理發展各個方面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
(6)心理發展是逐漸分化和統一的過程。
28.(P35~36)人的學習,無論在內容上、方式上及性質上都與其他動物有重要的區別。
首先,從內容上看,人的學習比動物廣闊得多。其次,從方式上看,動物的學習主要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而人的學習是在社會的傳遞下,以語言為中介而實現的。
第三,從性質上看,人的學習是自覺的、有目的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29.(P69)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的形成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發現經典性條件反射,并提出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原理;第二步是華生將經典性條件反射運用于學習領域,將經典性條件反射原理發展成為學習理論。
30.(P135)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一般包含下列內容和步驟:
(1)教學目標分析。
(2)情境創設。
(3)信息資源設計。
(4)自主學習設計。
(5)協作學習環境設計。
(6)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7)強化練習設計。
六、論述題
31.(P24)教育與兒童的心理發展之間存在著比較復雜的相互依存關系,應該辯證地看待和處理兩者的關系。
一方面,教育必須以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為依據。教育應該考慮到兒童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注重兒童進行某種新的學習的準備狀態,包括兒童的生理發展狀態、能力發展狀態和學習動機狀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教學的準備性原則,即根據學生原有的準備狀態進行新的教學,該原則又稱“量力性原則”或“可接受性原則”。
另一方面,教育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著主導作用。盡管教育不能逾越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但是科學的教育能夠促進兒童的心理發展,提高兒童心理發展的質量,是發展的一種助力。兒童的心理發展依賴于教育,是教育的產物和結果。教育作為一種決定性的條件制約著心理發展的過程和方向。
32.(P163~164)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理論是一種新觀點與新思潮,它對學習與教育理論的進步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1)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將學習與人的整體發展聯系起來,對只注重學科知識學習與教學的傳統理論提出了挑戰。
(2)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根據自己對人性的了解來認識學習的本質與過程,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我指導學習、自由學習。
(3)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根據人本的準則來考慮學習的條件,強調無條件積極關注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由上所述,人本主義的基本觀點有力地沖擊了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等學派對教育心理理論與實踐的消極影響,促進了教育革新,為學習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富有啟發意義的新觀點和新思路。
然而,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片面強調學生的天賦潛能的作用,無視人的本質的社會性,這是一種片面強調遺傳決定發展的觀點,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同時,該理論過分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強調學習要以學習者的自由活動為中心,只注重學習與教學要符合學生個人自發的興趣與愛好,忽視教學內容的系統邏輯性和教師在學科學習中的主導作用,降低了教育與教學的效能,影響教育與教學的質量。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