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I部分選擇題 |
第 2 頁:第Ⅱ部分非選擇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 |
四川省教師資格認定考試考前密押試卷
心理學(A級) (二)
(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I部分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般認為,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是從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學》開始的,該書出版的年份是( )
A.1913
B.1903
C.1923
D.1879
2.一個爭強好勝的學生和另一個個性軟弱的學生在一起很可能感到更自在。這在非正式學生群體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中屬于( )
A.空間因素
B.類似性因素
C.需要的互補性
D.儀表
3.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有助于學生學習的進步。教師期望的這種效應是( )
A.格式塔效應
B.艾賓浩斯效應
C.馬斯洛效應
D.羅森塔爾效應
4.根據布魯納的教育目標觀,發展學生們運用“思想”解答問題的信心屬于學校教育的第幾個目標( )
A.一
B.二
C.三
D.四
5.根據布魯納的教育目標觀,“發展理智上的忠誠”是教育的第幾個目標( )
A.二
B.三
C.四
D.五
6.兒童向父母堅持老師的提議或規定,“先寫數學后寫作文”,不肯改變,此時的兒童處于( )
A.感覺運動階段
B.思維準備階段
C.思維階段
D.抽象思維階段
7.根據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分期理論,“懲罰與服從的定向”屬于( )
A.第一期
B.第二期
C.第三期
D.第四期
8.根據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分期理論,“人際關系與補同的定向”屬于( )
A.第一期
B.第二期
C.第三期
D.第四期
9.未經強化而條件反射自動重現的現象被稱為( )
A.消退
B.恢復
C.類化
D.分化
10.下列哪位的學習理論是第一個系統的教育心理學理論( )
A.桑代克
B.皮亞杰
C.布魯姆
D.布魯納
11.在記憶領域的心理學研究中,正遷移又叫做( )
A.前攝易化
B.原則遷移
C.前攝抑制
D.倒攝抑制
12.奧蘇貝爾認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是( )
A.機械學習
B.認知發現學習
C.有意義接受學習
D.掌握學習
13.學習后間隔一定時間測得的保持量比學習后立即測得的保持量還高的現象是( )
A.記憶強化
B.記憶恢復
C.記憶歪曲
D.記憶量變
14.動機遺忘理論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皮亞杰
C.弗洛伊德
D.馬斯洛
15.從動機的動力來源來劃分,學習動機可以分為( )
A.外來動機和內在動機
B.正確的動機與錯誤的動機
C.間接動機和長遠動機
D.直接動機和短近動機
16.發散項目的范圍和維度是指發散思維中的哪項特征( )
A.變通性
B.獨創性
C.流暢性
D.獨立性
17.下列因材施教策略中,不分年級、不同年齡學生在同一課堂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能力分班
B.跳級
C.復式教學
D.程序教學
18.在充實制教學策略中,以增加難度較深的教材或作業為特點的是( )
A.水平充實
B.垂直充實
C.原則充實
D.內容充實
19.下列哪一項不是學習測量和評定的功能( )
A.診斷功能
B.管理功能
C.教育心理功能
D.導向功能
20.有效測驗的必要條件中,測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是( )
A.效度
B.信度
C.難度
D.區分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