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I部分選擇題 |
第 2 頁:第Ⅱ部分非選擇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 |
2.[解析]學生雙方的需要及對方的期望構成互補關系時,較易組織在一起。
3.[解析]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研究探討了教師的期望作用,提出了“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4.[解析]學校教育的第一個目標是鼓勵學生發現他們自己的猜測的價值和改進的可能性,第三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推進力,第四個目標是培養“經濟地使用思想”.
5.[解析]學校教育的第二個目標是發展學生們運用“思想”解答問題的信心,第三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推進力,第四個目標是培養“經濟地使用思想”,第五個目標是發展理智上的忠誠。
6.[解析]處于思維階段的兒童,雖然能了解原則或規則,但在應用原則時經常“咬文嚼字”。
7.[解析]前習俗階段中的第一期為懲罰與服從的定向;第二期為操作與關系傾向。
8.[解析]“人際關系與補同的定向”屬于習俗階段的第三期。
11[解析]在記憶領域的心理學研究中,正遷移又叫做前攝易化或倒攝易化,負遷移又叫做前攝抑制或倒攝抑制。
12.[解析]奧蘇貝爾提出了有意義接受學習的理論,認為有意義接受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摯形式。
14.[解析]弗洛伊德提出了動機遺忘的理論,他稱之為壓抑理論。弗洛伊德認為,動機性遺忘是與不快、不安和內疚相關的遺忘,其實質是一種壓抑。
15.[解析]B項是從學習動機內容的性質劃分的類別,c、D兩項是根據動機的遠近和起作用的久暫劃分的類別。
16.[解析]發散性思維有下列三項特征:(1)變通性。指發散項目的范圍或維度。(2)獨創性。指發散的項目不為一般人所具有。(3)流暢性。指單位時間內發散項目的數量o
18.[解析]充實制教學策略可通過水平充實和垂直充實兩種方式進行,垂直充實的特點是增加難度較深的教材或作業,水平充實的特點是擴增教材或作業的分量而不增加難度。
19.[解析]學習測量和評定的主要功能有:診斷功能、反饋與鞭策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心理功能。
二、填空題
21.(P481)0.7
22.(P92-95)遺傳與環境 成熟與學習 社會環境因素 學校教育因素 主觀能動因素
23.(P326-327)認知需要 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 學習過程派生的附屬需要
24.(P303)發散思維
25.(P416)榮格 內傾 外傾
26.(P491)智力年齡 實際年齡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