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景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 |
三、判斷題
1.× 【解析】教育雖然受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但它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2.√ 【解析】一節課內完成兩項以上任務的課就是綜合課。
3.× 【解析】考試是為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準確的反饋信息,同時也是使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情況的有效手段,如果像題干所述,就得不到學生的真實信息。
4.× 【解析】雖然教育目的是一種理想,反映了人們的哲學觀點,但它也是對社會歷史條件的反映,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產物。
5.√ 【解析】關鍵期就是根據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來的。
6.× 【解析】教育目的無論對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具有目標導向作用。
7.× 【解析】教學方法不只是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
8.× 【解析】前提是必須在生產力許可的范圍內。
9.× 【解析】一個班級的學生群體還不是班集體,班集體必須具備共同的目標和生活準則、一定的組織結構以及成員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10.× 【解析】教師職業是專門職業.教師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
11.√ 【解析】課程目標是依據培養目標確定的,是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
12.× 【解析】教學同時還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過程,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過程。
13.× 【解析】教師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也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教育理論知識。
14.× 【解析】題干所指的是研究型課程。
15.× 【解析】學生的人格尊嚴權和身心健康權不容侵犯。
16.× 【解析】西周以后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
17.× 【解析】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無論有多大都不能超越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要求而發揮作用,題干所指是教育萬能論的觀點,是錯誤的。
18.x 【解析】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須耐心細致,絕不可時松時緊,時寬時嚴,一定要從一而終。
19.√ 【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具有個人的愛好、興趣、追求,有個人的獨立意志。
20.× 【解析】最早在大學里講授教育學的學者是康德。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