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景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 |
三、判斷題
1.× 【解析】學生的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都對學與教的活動有影響,所以教育心理學不僅研究群體差異,也研究個體差異。
2.× 【解析】自我意識的水平制約的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調節能力。
3.× 【解析】負強化是通過消除厭惡刺激來增加反應發生的概率,懲罰則是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制止某類反應的過程。因此,兩者并不相同。
4.× 【解析】遷移廣泛存在于各種知識、技能、行為規范與態度的學習中。
5.× 【解析】實踐證明,模象直觀的效果優于實物直觀。
6.× 【解析】技能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屬于動作經驗,不同于屬于認知經驗的知識。
7.√ 【解析】多種感官參與能從多個角度獲得不同的信息,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能有效地增強記憶。
8.√ 【解析】創造性與智力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所以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
9.√ 【解析】因為詢問會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傾聽可以減少對方的心理防衛。
10.× 【解析】邏輯性問題應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通過思維推理去獲得,因此,對此類問題應給予間接指導。
11.√ 【解析】學習期待是靜態的,而誘因是動態的,它將靜態的期待轉換成為目標。所以,學習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誘因。
12.√ 【解析】見大綱對知識本身復雜程度的劃分。
13.× 【解析】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直接影響。
14.× 【解析】問題解決自發現問題開始,分析問題是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解決的一個具體環節。
15.√ 【解析】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產生的觀念越多,則說明心智越靈活、思路越通達。
16.√ 【解析】題干是對發散型認知方式(發散思維)的解釋。
17.√ 【解析】越是具體的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概括越不具備激勵性。
18.√ 【解析】品德受道德觀念的控制,有時不是覺得某事該做,而是必須做。
19.× 【解析】題干是對效度的解釋。
20.× 【解析】題干所述是關注學生階段的特征。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