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2·多選題】下列項目中,應計入材料采購成本的有( )。
A.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
B.進口關稅
C.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D.一般納稅人購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稅
【答案】 ABC
【解析】 一般納稅人購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稅應作為進項稅額抵扣,不計入存貨成本。
【例題3·單選題】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標明的價款為25萬元,增值稅為4.25萬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險費2萬元、包裝物押金2萬元。該批材料的采購成本為( )萬元。(2007年考題)
A.27 B.29
C.29.25 D.31.25
【答案】A
【解析】一般納稅人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包裝物押金是單獨在其他應收款中核算,會計分錄為:
借:原材料 27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4.25
其他應收款 2
貸:銀行存款 33.25
【例題4·單選題】某企業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本月購入甲材料2 060公斤,每公斤單價(含增值稅)50元,另外支付運雜費3 500元,運輸途中發生合理損耗60公斤,入庫前發生挑選整理費用620元。該批材料入庫的實際單位成本為每公斤( )元。(2008年考題)
A.50 B.51.81
C.52 D.53.56
【答案】D
【解析】(2060×50+3500+620)/(2060-60)=53.56(元/公斤)
【例題5·單選題】某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購入A材料1 000公斤,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買價為30 000元,增值稅額為5 100元,該批A材料在運輸途中發生1%的合理損耗,實際驗收入庫990公斤,在入庫前發生挑選整理費用300元。該批入庫A材料的實際總成本為( )元。(2004年會計師考題)
A.29 700 B.29 997 C.30 300 D.35 400
【答案】C
【解析】該批原材料的實際總成本=30 000+300=30 300(元)。
【例題6·單選題】乙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本月購進原材料200公斤,貨款為6 000元,增值稅為1 020元;發生的保險費為350元,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為130元;驗收入庫時發現數量短缺10%,經查屬于運輸途中合理損耗。乙工業企業該批原材料實際單位成本為每公斤( )元。(2006年會計師考題)
A.32.4 B.33.33 C.35.28 D.36
【答案】D
【解析】 購入原材料的實際總成本=6 000+350+130=6 480(元)
實際入庫數量=200×(1-10%)=180(公斤)
乙工業企業該批原材料實際單位成本=6 480/180=36(元/公斤)。
【例題7·判斷題】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雜費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進貨費用數額較小的,也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費用。( )(2009年考題)
【答案】√
【例題8·判斷題】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應當計入存貨的采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再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 )(2007年會計師考題)
【答案】√
【例題9·多選題】下列各項與存貨相關的費用中,應計入存貨成本的有( )。(2007年注冊會計師考題)
A.材料采購過程中發生的保險費
B.材料入庫前發生的挑選整理費
C.材料入庫后發生的儲存費用
D.材料采購過程中發生的裝卸費用
【答案】ABD
【解析】材料入庫后發生的儲存費用屬于管理費用。
(2)自制的存貨: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的各項實際支出。
(3)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其成本包括: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費、委托加工的往返運輸費等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金。
但是,下列費用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在其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不應計入存貨成本。如由于自然災害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由于這些費用的發生無助于使該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確認為當期損益。
2.倉儲費用:指企業在存貨采購入庫后發生的儲存費用,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應計入存貨成本。如某種酒類產品生產企業為使生產的酒達到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而必須發生的倉儲費用,應計入酒的成本,而不應計入當期損益。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計入存貨成本。
(三)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企業發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
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可以采用的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對于性質和用途相同的存貨,應當采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1.個別計價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
2.先進先出法。
這種方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例題10·單選題】存貨發出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在存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將會使企業的( )。
A.期末存貨升高,當期利潤減少
B.期末存貨升高,當期利潤增加
C.期末存貨降低,當期利潤增加
D.期末存貨降低,當期利潤減少
【答案】B
【解析】存貨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在存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期末結存的存貨價值偏高(后進),發出存貨的成本偏低(先進),當期利潤增加。
【例題11·單選題】某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甲材料的成本,2007年2月1日,結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00元;2月10日購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10元;2月15日發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元。(2008年考題)
A.10 000 B.10 500
C.10 600 D.11 000
【答案】D
【解析】剩余的原材料的數量=300-(400-200)=100(公斤),剩余的都是2月10日購入的原材料,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實際成本100×110=11000(元)。
【例題12·判斷題】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計量發出存貨的成本,如果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超過本期第一次購進存貨的數量(假定本期期初無庫存),超過部分仍應按本期第一次購進存貨的單位成本計算發出貨的成本。( )(2005年會計師考題)
【答案】×
【解析】超過部分應按本期第二次購進存貨的單位成本計算發出貨的成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