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wyat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構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濟師 稅務師 醫學| 衛生資格 醫師 藥師 [更多]
《長江日報》9日發表一篇評論,對人社部負責人近日宣布“中央機關新錄取的公務員當中,60%以上來自農村或城市的普通家庭,沒有任何背景”表示有點懷疑:“這就難免讓人產生諸多聯想。”我贊同作者的看法,但愿意再做兩點補充。
一個是,“早在2011年,人社部就曾表示,中央機關錄用公務員九成來自普通家庭”,剛剛過了一年,“普通家庭”的錄取比例就下降了三成,叫人懷疑到底是“普通家庭”的子弟們太不爭氣突然變得太懶了,還是人社部2011年的統計或者“表示”有點叫人不敢完全相信?
其次,由于這次宣布“60%以上來自農村或城市的普通家庭”的是人社部負責人,我不懷疑這個比例了。然而正因為這個比例“可靠”,我才感到某些憂慮。在我們這樣一個社會,普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組成的家庭是占絕大多數的,普通家庭和不普通家庭的子弟按理說也同樣都是勤奮聰明的,他們被中央機關錄取的比例應該就大體相當于兩種家庭的比例,這才基本正常。2011年錄取的比例是9∶1,就當是基本正常吧,據此可以推測“不普通家庭”在全國家庭中大約占10%。一年以后,這種家庭就算增加到15%,他們的子弟卻占了新公務員的40%,這是什么概念?如果同時有1個“普通子弟”和1個“不普通子弟”參考,“不普通子弟”錄取的可能性相當于“普通子弟”的3.8倍左右。錄取的概率相差這么懸殊,這才是“普通子弟”們憂慮的原因。
當然,也不排除兩種可能:一年之中,“不普通家庭”的數量突然大幅度上升(占40%);或者其子弟突然特別異常地勤奮聰明起來,因而就占了“將近40%”。但前一種情況如果存在,那我們這個社會就有問題了,后一種,是不是,我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