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3 頁:多選題 |
第 4 頁:綜合分析題 |
第 7 頁:判斷題、簡答題、簡析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
解析: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去年工作時指出,大幅度增加全國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財政支出1981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全面落實城鄉義務教育政策,中央下達農村義務教育經費666億元,提前一年實現農村中小學生人均公用經費500元和300元的目標。
2.【答案】C。
解析:目前世界上三大自由貿易區分別是: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答案】B。
解析: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因為鄧小平理論是發展著的科學理論,它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性。
4.【答案】C。
解析: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后就已經結束。我國跨越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階段,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因此我們的生產力不發達,但現階段不是補資本主義的課,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5.【答案】D。
解析:事物發展的周期性,即在辯證否定的全過程中,事物的發展總是經過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發展周期。它是事物矛盾運動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事物發展的周期性不是簡單的重復和循環,而是在肯定階段和否定階段基礎上,既克服了它們的局限性,又綜合了它們的積極因素,因而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6.【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人的本質觀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自然生物性,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而人的社會屬性主要表現在人對世界的能動改造方面:在勞動實踐基礎上產生的生產關系;在生產關系的基礎上建立的其他社會關系。社會屬性把人和動物最后區別開來。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所以人的本質是由社會物質關系決定的。
7.【答案】D。
解析:人類社會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這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人類社會雖然有人的自覺的、能動的作用,但是,在根本上,人類社會同自然界是一樣,都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1)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都不是人的意志的自由創造,而是物質的表現形態,是不依賴于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2)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處于經常發展變化的矛盾運動過程中;(3)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都有自身內在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客觀規律性。
8.【答案】A。
解析:大道理和小道理實際上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而很多矛盾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矛盾才是“事物的主要矛盾”,也就是關系著事物的總體格局,制約著其他的矛盾,所以選擇A項。
9.【答案】B。
解析:市場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商品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之間的經濟聯系,只能通過把它們的產品拿到市場上去交換才能得到實現;并且商品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只有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交換成功,才能取得相應的經濟利益。所以,商品經濟的本質特征是交換經濟。
10.【答案】D。
解析: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
11.【答案】D。
解析: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12.【答案】C。
解析:貨幣的流通手段則是貨幣價值尺度職能的發展。貨幣的產生,使得商品之間的交換有直接的物物交換變成了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即由商品—商品變成了商品—貨幣—商品。A項是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的一種體現,因為此處說的是10元錢可以買5斤蘋果,而買了沒買并沒有說,只是說10元錢相當于五斤蘋果。而B與D項中的貨幣均沒有付出,不能算是完成了流通手段的職能。所以只有C項最符合題意。
13.【答案】C。
解析:構成市場機制運動的三大基本要素是價格、供求、競爭,不論市場性質、規模、范圍如何,這三大直接要素不會變。價格直接影響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利益。市場價格總是首先擺在市場活動參與者的面前,微觀單位的市場經濟行為一般先都要考慮價格。正因為如此,現代市場機制的核心就是“價格機制”。
14.【答案】A。
解析: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車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故本題正確答案應為A。
15.【答案】C。
解析:王羲之的《蘭亭序》為行書字帖,是其代表作之冠,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帖”。16.【答案】A。
解析:《國語》長于記言而不長于記事。
17.【答案】B。
解析: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國號“契丹”。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稱帝,定國號為“遼”,B項正確。A項應該為鮮卑族—北魏—拓跋珪;C項應為蒙古族—元朝—忽必烈;D項應為女真族—后金—努爾哈赤。
18.【答案】C。
解析: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簡稱烈度。一次地震后,一個地區的地震烈度會受到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質構造、人的感覺和建筑物構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地震烈度與震中距沒有完全的相關性。
19.【答案】C。
20.【答案】C。
解析:人的耳朵可以聽見20~20000Hz之間的聲音。聲音的高低由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高,聲音就越尖銳。而聲音的強弱,由聲波的振動幅度(振幅)來決定,振幅越大,表示聲波的能量越高,因此聲音也就越大。一般用分貝來表示聲音的響度。
21.【答案】D。
解析:關漢卿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