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判斷題 |
第 6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10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11 頁:判斷解析題 |
第 13 頁:案例解析題 |
第 14 頁:數學運算 |
第 15 頁:選詞填空 |
第 16 頁:閱讀理解 |
第 17 頁:圖形推理 |
四、判斷簡析題(共4題,1、3題每題1分,2、4題每題2分,共6分。先判斷,認為正確的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后選“√”,錯誤的選“×”,然后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后選擇支撐你觀點的選項,錯選、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閱讀下面資料,作答1、2題
從狹義上講,明禮誠信的明禮,就是要懂得如何選擇禮品、如何贈送禮品、如何收受禮品。
1.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答案】不正確。
2.為什么?
A.如何選擇禮品、贈送禮品、收受禮品只是禮儀的內容
B.明禮誠信的明禮指的是文明禮貌
C.狹義上的明禮就是講究起碼的禮節、禮儀和禮貌
D.狹義上的明禮要求講文明,如舉止文明、語言文明
E.狹義上的明禮要求無論在公共場合、職業場所還是家庭生活中行為舉止得體適宜
【答案】CDE。解析:中共中央下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基本道德規范中,“明禮誠信”無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從狹義上講,“明禮”就是講究“禮儀”和“禮讓”,包括重禮節和講禮貌。“禮儀”和“禮讓”,應滲透到職業場所、公共場合和家庭生活中。職業人員在處理與被服務對象的關系,處理與其他職業的關系時,“禮儀”和“禮讓”是必不可少的職業道德的要求。彬彬有禮,辦事熱情,服務周到,互相尊重,都會在基本的“禮儀”和起碼的“禮讓”中得到展示。人們在公共場合,大到國際的交往、外交關系,小到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打交道,都要遵守起碼的禮節,講究起碼的禮貌。特別是在一些正式場合,如外交場合,還必須嚴格遵守規定的“禮儀”,穿著打扮,行為舉止,都要做到得體、適宜。公共場合的“禮儀”、“禮讓”,包括“禮節”、“禮貌”,不僅事關個人的形象,而且常常關系到國家的國格,因此,決不能把“禮儀”、“禮讓”、“禮節”、“禮貌”,通通斥為虛偽的繁文縟節而加以輕視。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同樣要講究“禮儀”和“禮讓”。對年長者要孝敬,對同齡人要平等友善,對年幼者要慈愛,這些要求,都伴隨著相應的“禮節”和“禮貌”。荀子曾說,所謂“禮”,就是“貴者敬焉,老者孝焉,長者弟焉,幼者慈焉,賤者惠焉”(《荀子·大略》),這些話對今天處理好家庭關系中的“禮”的關系,也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家庭生活中的“禮儀”、“禮讓”還包括處理許多其他方面的關系,例如,怎么接待客人,客人來時應持什么禮節,客人走時應持什么禮節,等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比較重視這些細節的,如《禮記》中記載:“凡與客入者,每門讓于客。”(《禮記·曲禮上》)大意是說,與客人一起進門,在每一個門前都要請客人先進。今天我們開展公民道德建設,重視家庭美德建設,也應當注重家居生活中這些禮節、禮貌中的細節問題,使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在這些生活細節中,養成懂禮節、講禮貌的習慣,歸根到底,是養成尊重他人、互相禮讓的道德精神。
AB項明顯錯誤,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DE。
閱讀下面資料,作答3、4題
××市老年活動中心擬行文請求上級機關市老干局撥款購置一批活動器材,發出了《××市老年活動中心關于請求撥款購置活動器材的報告》。
3.這種做法是否正確?
【答案】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