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判斷題 |
第 6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10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11 頁:判斷解析題 |
第 13 頁:案例解析題 |
第 14 頁:數學運算 |
第 15 頁:選詞填空 |
第 16 頁:閱讀理解 |
第 17 頁:圖形推理 |
二、選詞填空。共5題。要求你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最準確。
例題:為了方便群眾,公交公司在元旦、春節期間( )了收車時間。
A.延長 B.推延
C.放寬 D.拖延
解答:用“推延”使句子的意思表達準確,故應選B。
請開始答題:
6.無知是滋生偏見的( ),而了解歷史才是治療偏見的( )。要想理解現在的中國,不僅僅要看到中國的變化與發展,也要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
A.原因 方法 B.土壤 良藥
C.背景 藥方 D.因素 途徑
【答案】B。解析:“無知”和“偏見”并不是因果關系,也沒有必然的聯系,所以排除A,D。“滋生”和“土壤”搭配,“治療”和“良藥”搭配,所以選B。
7.考試對學生來說是( )的事情。
A.一如既往 B.平平淡淡
C.家常便飯 D.習以為常
【答案】D。解析:“一如既往”指態度沒有變,完全像以前一樣。題干中沒有提到態度問題,所以排除A。“平平淡淡”指簡單,無奇特曲折之處。題干表達的意思是考試對于學生來說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應該用“家常便飯”或“習以為常”來形容,但是“家常便飯”是名詞,不能用來修飾名詞。所以本題選“習以為常”更恰當。
8.“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 ),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要求 B.通告
C.召喚 D.聲明
【答案】C。解析:要求:提出具體愿望或條件,希望能做到。通告:適用于公布社會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召喚:把人們喚來,多用于抽象表達。“走向閱讀社會”并不是聯合國對世人的硬性規定,而是一個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所以不能用“要求”,應該用“召喚”來喚醒人們讀書的意識。通告和聲明多用于政府或國家機關表明其對某重大問題的主張和觀點而公開發表的文件,所以排除。本題選C。
9.當下的中國正處于關鍵性的第二次轉型期,過去支撐我們經濟發展的是( )利用的資源,是龐大的( )勞動力。現在來看,難以為繼,如果不能重建支撐體系,就有后繼乏力的風險。
A.充分 農村 B.高效 昂貴
C.浪費 廉價 D.低效 廉價
【答案】D。解析:題干是站在“現在”的角度去反思過去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特點,從后面說如果照這樣的模式發展下去,將“難以為繼”、“后繼乏力”,可知過去經濟發展模式存在缺陷,從感情色彩上可以排除充分和高效,即排除A,B項。C項“浪費”利用的資源不通順,排除。所以本題選D。
10.機會總是眷顧有所準備的人,當錯失良機時,我們往往( )。
A.渾然不覺B.茫然若失C.不知所措D.六神無主
【答案】A。解析:題干表達的是機會多出現在有準備的人身上,相反如果沒有準備,即使機會已經和你擦肩而過了,你還是沒有感覺到它的到來。茫然若失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樣子,與題干不符,排除B。C項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D項六神無主指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C、D兩項如果用來形容機會在手更為恰當,但題干是錯失良機,所以用渾然不覺更為恰當,所以本題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