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的概念和本質。
法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段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行為規范體系。共同本質: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基本特征: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或社會關系的規范;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3)法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4)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規范作用:作為由國家制定的社會規范,法具有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和強制等規范作用。社會作用: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執行社會公共事務。
2.法律制度的相關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種專門活動,一般也稱為法律的立、改、廢活動。立法的指導思想:我國現階段立法的指導思想,必須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而不能以別的思想為指導,不能離開社會主義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
立法的基本原則:
(1)立法必須以憲法為依據;(2)立法必須從實際出發;(3)總結實踐經驗與科學預見相結合;(4)吸收、借鑒歷史和國外的經驗;(5)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標準,立足全局,統籌兼顧;(6)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7)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與及時立、改、廢相結合。
法的淵源:(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自治條例、單行條例;(6)行政規章;(7)國際條約。
法律部門:(1)憲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經濟法;(6)勞動法;(7)環境法;(8)刑法;(9)訴訟法;(10)軍事法。
3.法律實施中的相關概念。
法律實施包括執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適用的要求:
準確,指適用法律時,事實要調查清楚,證據要準確;
合法,指司法機關審理案件時要合乎國家法律的規定,依法辦案;
及時,指司法機關辦案時在正確、合法的前提下,還必須做到遵守時限。
法律適用的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實事求是,有錯必糾。
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征:法律關系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以現行法律存在為前提的社會關系。它不屬于物質關系,而是一種思想關系。
違法的分類:刑事違法、民事違法、行政違法、違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