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32.★下列情形中,屬于民事法律事實的是()。 A.日出 B.備課 C.贈與 D.戀愛 【答案】C 【考點分析】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法律事實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
單項選擇題
32.★下列情形中,屬于民事法律事實的是()。
A.日出 B.備課 C.贈與 D.戀愛
【答案】C
【考點分析】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法律事實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終止的客觀現象。一個客觀事實是否屬于民事法律事實,看它是否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后果。
根據這些客觀事實與主體的意志之間的關系,民事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事件稱為自然事實,與主體的意志無關,如出生、死亡、時間的經過以及那些引起損害的各種自然現象;行為是受主體意志支配的法律事實,如買賣、贈與、租賃、運輸、保管、拾得遺失物、侵權行為等。
在本題中,A項日出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沒有引起法律關系,故不屬于民事法律事實;B項、D項屬于人的行為,但該行為本身也不直接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備課、戀愛行為都不足以從法律上約束行為人,故也非法律事實。只有C項贈與,作為人的行為,一旦實施贈與,即可產生法律關系,贈與人受其贈與承諾的約束,受贈人可以通過贈與行為取得贈與物的所有權。
【考生注意】民事法律事實是民法理論問題,作為考點主要是對某些事實的認定方面。如“某物丟失報廢”和“拋棄某物報廢”,是行為還是事件?答案是前者是事件,后者是行為。另外關于不當得利是行為還是事件的問題,有爭議,主流觀點認為是后者。
33.★公民可以適用正當防衛方法保護的民事權利是()。
A.名譽權 B.生命權 C.肖像權 D.扶養權
【答案】B
【考點分析】正當防衛的適用。正當防衛是指當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人身或其他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時,行為人采取必要的防衛措施。
法律上對于正當防衛要求:第一,必須是現實存在的正在發生的、不加以防衛便不能排除的不法侵害行為;第二,實施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權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第三,防衛造成的直接損害只能加于不法侵害人;第四,防衛行為的強度與侵害行為的強度相當。
【考生注意】只要對正當防衛制度有基本的理解,該題不難選擇。但該題引出一個信息,即不同的民事權利,其保護方法不同。如消除影響所適用的民事權利,只能是精神性人格權。
34.★依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下列智力創作成果中不屬于作品的是()。
A.講稿 B.魔術 C.地圖 D.雜技
【答案】B
【考點分析】著作權的客體作品的范圍。作品是著作權客體,是指在文學、藝術、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我國《著作權法》采用列舉的形式規定了所要保護的作品的范圍。本題中,A項講稿作為文字作品屬于著作權保護的作品,C項地圖、D項雜技(2001年修改著作權法確定)等在著作權法中都明確列舉作為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只有B項魔術雖然也有創作成分,屬于智力成果的范疇,但著作權法卻沒有列舉,故B項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考生注意】該題不夠嚴謹。《著作權法》規定作品中包括雜技藝術作品。在2002年《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4條對雜技藝術作品的解釋中明確包括雜技、魔術、馬戲等。按照理論上的解釋,魔術、雜技都必須具有創造性,屬于藝術作品范疇時,方可享有著作權。
35.★★★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下列財產中可以適用善意取得的是() 。
A.首飾 B.記名有價證券 C.麻醉品 D.盜竊物
【答案】A
【考點分析】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善意取得是所有權取得的一種方式,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占有人,在不法將其占有的動產讓與第三人后,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于善意,即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的制度。
據《民法通則》以及司法實踐,以下物的取得不適用善意取得:(1)贓物;(2)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遺失物、漂流物、失散的飼養動物;(3)法律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物,如爆炸物、槍支彈藥、麻醉品、毒品、文物等;(4)不動產,不動產適用登記制度,不適用善意取得。(5)屬于特定主體的財產。
本題中,C項麻醉品、D項盜竊物肯定不能適用善意取得。至于B項記名有價證券屬于特定主體,因而也不適用善意取得。故只有A項首飾品符合題意。首飾品包括的范圍很廣,即便是金銀飾品,只要其允許流通,也可以適用善意取得。
【考生注意】善意取得制度多次出題,選擇題類型基本陷于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本題的考點分析對此進行全面概括。但因為理論上和實踐中對該制度的適用是否適用于盜竊物、遺失物、不動產等還存在很多歧義,因此,要根據命題所給條件靈活把握。如在案例分析中出現遺失物的非法轉讓,價格合理、公開拍賣,依此可以認定適用善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