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空心村”存在如下隱患:一是資源浪費嚴重。“空心村”占用的土地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村莊建設無限擴張,耗費了基礎設施和村莊改造的配套資金。二是存在安全隱患。“空心村”的房子大都破舊不堪,年久失修;留守兒童無人看管;空巢老人無人照料等,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三是影響環境衛生。空心村”的廢棄房屋由于無人居住,無人清理,致使村內垃圾成堆,嚴重影響居民的居住環境和身心健康。四是潛伏矛盾糾紛。由于“空心村”內的廢棄宅基地多年未曾有人使用,導致鄰居之間的土地界限模糊,易引發家族內或家族間以及宗族間的矛盾糾紛。五是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空心村”的農民居住地分散,村莊外延拉得過長,增加了農村進行基礎設施統一建設的難度,人力資本從農村撤離易引發農村產業空洞化,延緩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根據“給定資料1”中的媒體報導,多名學生溺亡事件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請就如何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提出你的解決建議。(15分)
要求: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條理清楚、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多名學生集體溺亡事件反映出學生安全意識薄弱。求生技能欠缺。為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建議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組織力量對危險地帶進行排查,設置圍欄及醒目的警示標志等。二是號召教師及家長適當教授孩子生存及求生技能,讓孩子掌握生命教育的知識及應急本領。三是加大財政投入,為內地貧困的鄉村地區提供物質保障,進而開設游泳、滑冰等一系列實用的校本課程。
(三)“小夢茹”事件的發生引起J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請你以J縣政府工作人員的身份,草擬一份《關于解決我縣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問題的意見》的內容要點。(25分)
要求:
1.內容全面,有針對性: 2.條理清楚,表達簡明: 3.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小夢茹”事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暴露出我縣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存在諸多安全問題。目前,我縣存在青壯年勞力外出就業、兒童無人看管、老人無人照料的問題,若不給予重視,形勢將更加嚴峻。為進一步解決我縣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問題.特提出如下意見:
第一,健全體制機制。一要全面排查摸底,對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逐一走訪,登記造冊,建立臺賬。二要建立常態聯系,每一個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家庭,都逐一明確1—2名鄉鎮、村組干部為責任聯系人,定期上門走訪并幫助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將相關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建立定期督促檢查機制,嚴格考核獎懲。三要搭建就業平臺,促進青壯年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
第二,加大社會宣傳。引導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近親屬,關心協助其生活,關注其家庭情況;發動社會志愿者.開展志愿幫扶活動,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提供人文關懷,協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處理突發事件。
第三.明確校方責任。明確在校留守兒童班主任老師的聯系責任,要求其負責孩子的教育成長及安全監管問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逐步完善各項設施,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
(四)結合“給定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空心村”的體會及思考。(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有獨到見解; 2.可聯系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3.語言流暢:
4.總字數800—1000字。 【參考例文】
整治“空心村”不容小覷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夢茹事件,若為一個特殊的個案,那么一系列的學生溺亡事件無法讓人忽視。將心比心,著實揪心。“空心村”問題既是當今社會轉型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更是一種陣痛。孔子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誰也不愿背井離鄉,骨肉分離,但龐大的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組成的空心村,卻折射出現實的嚴峻,凸顯出整治“空心村”工作的緊迫性。
“空心村”,“空”而不“消”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規模龐大的農民工是農民流動的最大群體,他們中為數眾多的人過著“兩棲”生活。工作奮斗在城市,養老生活在鄉村,扮演的是城市“過客”的身份。想留守農村的農民,由于農業經營和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效益太低而無法安心地留;想進入城市謀生的,卻由于城鄉壁壘高筑也無法放心地走。“空心村”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然而,“空心村”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空心村”的房子,大都破舊不堪,年久失修;留守兒童無人看管;空巢老人無人照料……故必須大力加以整治。
整治“空心村”是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要求。“空心村”整治可以大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農民和集體將不斷完善提高住宅和公益事業的水平,這些都將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整治“空心村”可擴大耕地面積,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整合農村生產要素,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民工就地轉移就業,進而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問題。
整治“空心村”是廣大農民的迫切愿望。隨著收入的增長,農民的生活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富裕起來的農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環境。建設小康村、生態村,靠單家獨戶,拆除幾間舊房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有在村鎮規劃指導下,實施整治,才能徹底改善人居環境,消除舊宅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整治“空心村”可統一標準,排除不平等、不公正、不透明的建房占地現象,從根本上消除糾紛和矛盾,令鄰里關系和干群關系得以改善,而這些都符合農民的根本利益。
讓“空心村”由“空”變“實”,需要政府著力抓好村鎮規劃體系建設,完善相應政策法規,著力推進農村集居化建設.讓每位空巢老人過上“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用”的生活,讓每個留守兒童過上“少有所學、心有所依、事有所照”的生活,早日化解“空心村”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