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頁:參考答案 |
3.2010年,S市一公寓大樓失火,造成一百多人死傷。這起特別重大的火災事故,凸顯了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爾伯特•懷特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廣泛應用于災害學、生態學、金融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許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內涵。
現代城市不僅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財富和各項社會活動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各類風險和突發事件最密集的地區,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社會影響很惡劣。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為城市生活運行中受到外部致災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災因素影響的程度,涉及相關防范系統對致災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對這種系統抗逆力的某種衡量。
調查報告顯示,S市特別重大火災較典型地反映了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問題,此次火災,是大樓維修時由無證的電焊工違章作業所產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網”,然后蔓延到大樓上易燃的裝修材料,從而釀成大禍。該大樓維修工程存在層層分包和轉包等違法違規問題,加上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規范化監督,致使維修施工過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亂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況,結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統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變轉變成質變。脆弱性演變成嚴重的危機,最終導致此次慘劇。
這次火災,盡管S市啟用了現代化的警用直升飛機用于緊急救援,但在如此嚴重的高樓火災面前,無法有效發揮高空消防滅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時,部分常規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設施難以滿足高層建筑滅火的需要,影響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自救優于互救,互救優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災害損失的經驗之談。但部分市民依然習慣于等待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救援,而這類救援往往因為需要一定時間,不夠及時,而影響救援效果。S市火災的確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應急疏散能力的明顯不足,部分居民耽誤了寶貴的逃生時間。事后發現,連居住在二樓的有些居民都沒有及時撤離,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
S市火災發生前,政府主管部門對建筑工程監督不到位,民眾的力量又沒有被動員,致使工程的建設監督事實上處于真空狀態,為火災發生埋下隱患。在火災發生后,由于市民市場保險意識不強,火災給市民帶來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部分由政府買單,而社會主體、市場主體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加重了政府的負擔。
在現代城市工程建設規劃設計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設速度或追求經濟效益,對工程未來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慮不足,或者相關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設施,從規劃到設計,都存在嚴重缺陷或不到位問題。就S市火災而言,高樓部分消防設施配備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樓與樓間距較小,道路狹窄。這些,導致火災發生后,因安全通道狹窄,物理空間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設備難以到達現場或難以發揮有效作用,嚴重影響了救援效果。
S市火災充分說明,如果對于城市運行中可能存在的突發事件預測和準備不足,必將使現代化城市運行中的風險難以及時、快速、準確、有效地得到識別、防范和控制,結果便是重大災難。
4.T市晚報刊發了一批“市民來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問題。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趙家口長途汽車站,發現這里是一個Y字形路段,行駛的車輛由兩條機動車道匯聚到一條機動車道上。引人注目的是,兩條分支機動車道中的一條上緩緩行駛著大量公交車,一輛接一輛,車隊一直排到Y形車道匯流口。劉公鋪橋西這一站點設置在兩條機動車道之間,我和朋友便是在這一站下的車。這里下車的乘客很多,從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條不同路線的公交車要在這一站停靠。這就使得上下車的乘客特別多,疏散時間增加,公交車停靠的時間也就相應增加,而之后需要進站的公交車排隊進站的時間也被延長。我看到排隊等候進站的公交車一直都保持在5輛以上,使得路面擁擠不堪。我從劉公輔橋西站下來后沿著公交站繞了一圈,發現并沒有能夠穿過馬路的人行橫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開外對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幾百米去繞行趙家口天橋。這對于在上班時間急著換乘車輛的人來說太費時間,所以我看到絕大部分下車的乘客都徑直走到站點與綠化帶之間的空隙處,在大量的機動車流之間驚險地穿過馬路。這雖然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但與登上天橋再下來相比顯得方便快捷許多。
市民乙:前幾天上午,我去石化總公司附近的體檢中心體檢。事先我從公交網上查詢得知,經過我家小區附近的16路公交車可以抵達石化總公司。乘16路車順利抵達目的地并體檢之后,我按慣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總公司站點等車。等了約20分鐘,來了一輛16路車,卻呼嘯而過,并沒有靠站。我先是誤以為司機甩站,后來無意中看了一下站牌,發現這個站點并不停靠16路公交車。這讓我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心情也被敗壞了,一個朋友說,他經常乘公交車出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17路也是“有去無回”的。對這類現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為啥不讓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隨著我市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軌道交通網絡不斷向外延伸,遠離中心城區的住宅區越來越多。但是,軌道交通只解決大流量,不能完全解決住宅小區到達軌道交通車站之間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退回去20年,有沒有“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有。那當時是怎么解決的?一是走路,二是騎車。現在為什么沒人走路了?過去走是因為經濟困難,現在幾塊錢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問題;有人想走,卻發現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燈瞎火,感到特別不安全。為什么現在騎自行車的少了?因為騎車的成本也不低。現在規范的小區里,自行車必須停在車庫里,每月要交停車費;你想停在公交車站或者軌道交通站點,也必須交停車費,否則很容易失竊,交了錢也不一定保證不丟。此外還“受氣”。現在是汽車社會,不少道路上都沒有非機動車道,即使設有非機動車道,也常常被亂停的機動車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決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車”填了空。在公交站點,有不少小轎車、摩托車、電動車等“黑車”聚集。由“黑車”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讓人心有余悸。
5.英國哲學家阿蘭•德波頓在四川大地震之后發表文章,介紹并闡發了古代羅馬哲學家塞內加關于人類災難的哲學思考。
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場強烈的震災在坎帕尼亞省地底迸發,數千名毫無察覺的居民在幾秒鐘內喪命。龐培城內大部分建筑在睡夢中的人們頭頂上坍塌。救援行動因隨后發生的火災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個羅馬帝國境內,到處是驚恐、難以置信和憤怒的情緒。這個世界上最強大、技術上最先進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氣面前,怎會如此不堪一擊?
這些痛苦與惶惑,引起了塞內加的注意。他撰寫了一系列文章來安慰他的剛剛遭逢災難的讀者,然而,他的安慰卻多少顯得生硬和陰郁:“你們說‘我沒想到這一切會發生’難道你們以為,當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發生,當你看見它已經發生,這件事居然還不會發生嗎?”為了平息讀者心中的不平,塞內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大家: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難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必須時刻都要想到未可預料的事情。平靜,不過是歷次混亂之間的間歇。沒有什么是絕對可靠的,即便是我們雙腳依憑的大地。
塞內加認為,由于未曾預料到的事件對我們的傷害最大,由于我們必須預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最糟糕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每個人在駕車啟程,走下樓梯,或是與朋友話別時,都應意識到各種致命的可能性。塞內加強調:“不應有始料未及之事。我們的思想應先行一步,去面對所有的問題。我們所要考慮的,不應僅是什么事常會發生,而更應是什么事有可能發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輕微的振動,最小的顛簸,都會讓它破碎。人的軀體軟弱而易碎。”
在經歷了大地震之后,許多人主張應疏散整個地區的民眾,并且不要在震區重建房屋。但塞內加并不認為地球上會有一個地方具有徹底的安全。“誰又能保證,他們所站立的這塊或那塊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們以為,世界上的某個地方可以幸免于難,保證安全,那我們就錯了……大自然還沒用這種方式創造過任何永恒不變的東西。”
有中國學者讀了阿蘭•德波頓的文章之后這樣解讀塞內加的思想:沒有絕對的安全,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正是一個與災難相伴以及與災難抗爭的歷史,而塞內加的思想看似悲觀,卻有助于我們培養憂患意識,有助于國人在災難來臨之際保持清醒、從容與淡定,并減輕災難和流血帶來的震驚,進而積極地應對災難。從這個意義上說,塞內加道出的是與中國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變不足畏”相近的思想。
三、作答要求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題。(20分)
1.根據“給定資料2”,對專家們所說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釋。(10分)
要求:精確、全面、簡明。不超過150字。
2.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別重大火災中的具體表現。(10分)
要求:精確、全面、簡明。不超過150字。
(二)A市F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動。請根據“給定資料”,從“安全文化理念”、“增強安全意識”、“日常安全須知”三個方面為社區的宣傳欄寫一份宣傳稿。(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針對性強;
(2)用語恰當,通俗易懂;
(3)不超過500字。
(三)“給定資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請的觀察員,請就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建議,呈送市政府有關部門參考。(20分)
要求:
(1)對存在的問題概括準確、扼要;
(2)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有針對性、切實可行;
(3)不超過400字。
(四)“給定資料5”畫線部分寫道:“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難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或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有思想性;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語言流暢;
(4)總字數800~1000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