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對給定資料3~5反映的問題進行概括和歸納。(15分)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當前,弱勢群體生存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產品滯銷,農民收入下降,生活壓力大;第二,農民工工資遭拖欠,且職業病高發,身體健康遭受威脅;第三,空巢老人無人贍養,生活上孤獨寂寞、缺少精神慰藉、心理健康問題突出;第四,殘疾人就業過程中遭遇歧視,就業難,同時和非殘疾人相比,平均工資低;第五,蟻族收入不高,居住條件差,心理問題較嚴重。(計空格172字)
(二)根據給定資料的有關內容,談談對文中“人人‘喊弱’、人人‘哭窮’的弱勢心理”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恰當,條理清晰,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這種心理背后凸顯出了國民對生存環境的無力和不安。導致“弱勢心態”出現的原因有:第一,權力與資本的相對集中,加強了民眾的“弱勢感”;第二,社會貧富差距、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加上高房價和通脹壓力使公眾產生被剝奪感;第三,社會價值觀不斷變遷,關于成功的判斷標準已轉變為金錢的多寡或權力的大小;第四,中國快速轉型,社會階層也隨之快速分化,任何一個群體的內部分化,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都會形成“弱勢心態”。因此,為了避免此種“弱勢心理”繼續蔓延,政府就要完善制度、保證政策的公平和正義。(計238字)
(三)假如你是Z省婦聯的一名工作人員,請結合Z省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擬寫一份《關于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的內容綱要。(20分)
要求:內容全面,符合實際,條理清晰,不超過400字。
【參考答案】
我省留守兒童已經達到250萬,數量居全國之冠。農民父母為了改變家庭生活條件,提高家庭收入,外出打工,因此疏于了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加上代管人監管不力,使留守兒童生活上缺乏關照、精神上缺乏關懷,導致他們面臨以下困境:一、生活中孤獨無助,存在嚴重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二、學習成績差,厭學逃學現象時有發生;三、意外傷害風險增加,生命健康受到威脅,安全無法保障。
為了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建議開展以下工作:第一,創新家長培訓模式,成立家長學校,探討適合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方法,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第二,開展幫扶活動,通過結對、認養的方式幫助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從生活和心理上給留守兒童更多關愛;
第三,發展農村經濟,建設鄉鎮企業,鼓勵農民回鄉創業、就業,吸引更多農村家長返回家鄉,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計空格375字)
(四)假如你是某刊物的一名編輯,請針對給定資料6的報道,寫一份編后語,表達自己的意見。(15分)
要求:事件概括準確,語言生動,針對性強,表達簡明,250字以內。
【參考答案】
作為拾荒者這一弱勢群體,他們靠撿拾廢品為生,本身過著居無定所的苦日子,然而讓我們更加痛心的是拾荒者還遭人無辜毆打。城市的拾荒者,生活在城市底層的他們應該得到市民的友善幫助,而不是在他們落魄的時候再踢上一腳,落井下石,這一腳踢在他身,丟的是你的德行。我們在這里向那些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表示敬意,謝謝你們!同時,我們更希望政府不僅能夠加強城市管理,更能為拾荒者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訓和就業技術培訓,讓他們過上自立自強的幸福生活,更加有尊嚴的活著。(計空格220字)
(五)結合全部給定資料,請以“讓……走進春天里”為題,寫一篇議論文。(35分)
要求:
1.用恰當的文字替換“讓……走進春天里”中的省略號部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具體的文章標題;
2.觀點鮮明,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3.800~1000字。
【參考例文】
讓弱勢群體走進春天里
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存在著一種“風險并發癥”,而其中威脅最大、最嚴重的則是由社會公正問題所引發的社會風險。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弱勢群體是不可避免會出現的。農民工版《春天里》向我們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對于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的確渴望身份的尊重,渴望社會的公平,渴望人文關懷。“人是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發展的基本目標就是為人創造一個能享受長壽、健康和有創造性生活的環境。”因此,在這個追捧金錢、權利、身份的時代,不要忽視了弱勢群體的生存,不要無視弱勢群體的價值。
關注弱勢群體是社會主義本質的應有之義。社會主義所包含的本質內涵之一就是社會公正,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具體到我國現階段,貧困就意味著剝奪了弱勢群體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享有。在當前,我們要給弱勢者提供生存保障和發展的機會,使其付出能得到相應的尊重和回報,又能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要讓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十幾億人口”,不是“惠及”少數人。
關注弱勢群體是是使整個社會充滿創造活力的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單純是哪一個階層、哪一個群體、哪一個人的事,而是包括所有社會階層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這一偉大事業的實現有賴于激發社會各個階層的創造活力。弱勢群體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中的一部分。關注弱勢群體,可以激發他們充分發揮其才能和創造力,使他們有機地融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中。這樣,整個社會也才會是真正有活力的社會。
關注弱勢群體是是維護社會穩定有序的必然要求。我國目前貧富差距越來越擴大化整個社會正處于矛盾的凸顯時期。這一時期若是他們的利益如果被忽視或者處置不當,就會使他們在表達和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時候,采用非理性的方式,從而可能帶來更多的社會動蕩的因素。因此,弱勢群體問題必須得以認真解決。只有這樣,整個社會才能長治久安,經濟社會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
弱勢群體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消除不和諧現象從而實現社會和諧的一個過程。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經濟建設的健康穩定持續協調的發展,弱勢群體問題最終會弱化并被解決。我們相信,通過政府及全社會的努力,共同分享的陽光將會普照中國的每位公民。(計空格994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