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近期,一份《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的出爐引起了公眾的關注,而該報告指出“高考狀元流失海外嚴重”的現象更是引起了大家的矚目。
在海外留學狀況的調查中,“高考狀元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后,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大多數高考狀元選擇繼續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保守估計全國狀元中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相對而言,出國的理科狀元人數遠高于文科狀元,美國、新加坡、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是狀元的留學首選。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深入分析】
高考狀元為何大規模流失海外,為何學成歸國的高考狀元僅僅是少數?這一問題值得國人深思和反省。
首先,基于國內外高等教育質量上的差異。10多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確實有了非常大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更多體現在規模上,可以說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教育質量反而有所下降。
其次,基于國內外環境的差異。國內的環境,不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都不盡如人意。國內高校對留學生有各種優待的條件,比如安家費,有的甚至直接給予副教授的職稱,比給予國內碩士、博士應聘者的待遇要好得多。但是能給出這樣待遇的國內高校,并不是很多。如果在國外有更好的選擇,不愿意回來也是正常現象。
再次,基于留學生自身的因素。留學生長期在國外學習和生活,回來以后往往和國內的社會生活、學術研究狀況等都有隔膜,難以找到合適的研究方向和工作意向。從個人的發展環境來看,對于國內的年輕人,如果家里沒有一個好的背景,他們想要獲得更好的職業、職位以及發展會比較困難,所以有人說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另外,在個人創業方面,國內的創業機會也比較少。在生活環境方面,在國內的一線大城市中,宜居城市很少;而那些宜居的小城市,個人的發展機會又不多。
最后,高房價、高額的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投入,也讓很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望而卻步。如今國內一些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像洛杉磯、紐約等。而其他的生活成本同樣高昂,更重要的是,我們翹首企盼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尚未完善,很多成本都需要自己來承擔。
【具體觀點】
出國繼續學習的原因,和國內高等教育的質量有關。而教育的質量,又和教育的體系有關。我們目前的高等教育,有兩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第一,資源配置和管理方式都是行政化的。在資源配置上,因為以前我們的高校管理是行政化的配置方式,所以當前高校改革應把把去行政化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國內高等教育的擴張本身并沒有問題,問題在于擴張的方式。我們的高等教育長期以來是行政投資,突然要讓高校通過市場的方式獲得資源,這就使得高等教育受到資本的左右和侵蝕。所以,我們的高等教育實際上是處在權力和資本的雙重夾擊下。結果是,高精尖的成果很少,學習環境和學習風氣越來越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