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封建迷信的風水術,近年打著“傳統文化”旗號重新浮出水面。一些地方官員迷信風水,為求官運亨通、平安無事,請所謂的大師高人“指點迷津”。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官員迷信風水已成了官場公開的秘密。部分黨政官員價值觀迷失,不在勤政為民上下功夫,卻在風水問題上絞盡腦汁,引起群眾極大反感。(8月19日《半月談》)
官員迷信風水、迷信大師,從王林合照集上可見一斑。新聞中大師的判斷,也即“客戶一般是商人和官員”,應該是一種普遍現象。官員迷戀風水學,從市場的角度講,等于制造了一種剛需,風水經濟學得以成為產業鏈。正是在這種需求之下,諸如王林之流的反科學大師,才可能一步步走上神壇。
迷戀風水當然不是官員的專利,商界人士,演藝界明星,乃至農村大眾,這些都是風水學的潛在受眾。但官員又有所不同,官員手握公權,對風水的迷戀,以及這種迷戀對行為的影響,是不是完全可以限定在純私人的領域里呢?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另一層面來講,從很多玩弄風水的大師的發跡史來看,官員的追捧是關鍵一環,他們有可能是純粹地信風水,也可能是不信,但卻以大師為掮客,為自己的升官、發財訴求服務。沒有官員的追捧,哪個風水大師想要紅極一時,要說難,也的確難。
從在這個意義上來講,迷信風水不僅僅是個價值觀問題,對官員的行為的矯治,自然不能僅僅從價值糾偏的角度來進行。這些年,官員對風水的迷戀,越界到公共領域的不少,比如駱馬湖因諧音為“落馬湖”而被更名為“馬上湖”;比如,國家級貧困縣甘肅武威市古浪縣耗巨資搬運一塊被奉為神石的大石頭,寓意“石(時)來運轉”……類似例子不勝枚舉,官員基于風水迷信的一個念想,可能影響一個決策。迷信不止,官員個人的價值迷失,就可能變成行政權力的迷失。如果決策是迷信式的,整個社會都要為之埋單。
官員的迷信影響了官員的行為,但解決之道,重點卻又不在迷信。官員中失控的迷信,首先源于失控的權力。官員訴諸風水,目的無非謀官、改任、辦事、動土、遷居等。以謀官為例,寄望于信神拜佛來解決迅速升遷,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官員想走捷徑,一是常規的人事任免機制本身是不正常的。機制不正常,官員機制內的正常升遷路徑抱以不信任,才會走偏門。此外有些官員整日跪拜神佛,往往是自身有問題,涉及貪腐等違規之舉,內心不踏實,才會想神佛風水來尋求安穩。這種模式下,迷信風水,其實也可以視作一種反腐線索。
要官員不再迷信風水,核心還是約束權力。如果權力能管住,信不信風水,就純粹是個價值問題,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粉碎這種迷信不會太難。即便無法粉碎,它的危害,也很難再通過權力在公共領域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