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的實質是人的城鎮化,是人民主體的城鎮化。農業剩余人口走向工業、聚集城鎮,是一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進程
中國的城鎮化,規模宏大,意義非凡,問題復雜,影響深遠,呈現著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宏偉壯闊的發展景象。如何正確認識,科學把握,不僅對中國人民、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而且對世界人民、世界的現代化進程,都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美好的成功的城鎮化建設,是創建人民幸福生活的過程。其產業發達、就業充分、社會和諧、生態文明,是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市民與農民、人口與環境,協調發展、相得益彰的現代文明的繁榮景象。
中國所追求的現代的新型的城鎮化,是產業協調、以人為本、資源集約、生態文明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和新農村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是經濟發展、政治進步、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的城鎮化,是傳統與現代互補、東方與西方相映的新型文明的持續發展的城鎮化。
我們必須清楚,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副產品,不能脫離工業化發展,而妄談什么城鎮化進程。城鎮化是工業文明的伴生物,特指伴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和聚集的歷史進程,因此,城鎮化是工業化先行發展、水到渠成的產物。
我們必須看到,城鎮化是農業發展的衍生品,任何國家的城鎮化都不能突破農業穩定、糧食安全的底線。尤其是我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農業穩定、糧食安全始終是城鎮化發展的底線要求。這個問題必須成為我國整體城鎮化戰略的基本前提。城鎮化的科學、健康和持續發展,必須以農業發展、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生態文明為底線。
我們必須堅守,城鎮化的實質是人的城鎮化,是人民主體的城鎮化。農業剩余人口走向工業、聚集城鎮,是一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進程。把人引向城鎮,是就業機會、收入增加;把人變為市民,是生存環境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因此,我國的城鎮化必須牢牢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人民參與、人民建設、國民公平的城鎮化。
我們必須清醒認識,目前我國城鎮化正處于一個承前啟后、轉型升級的歷史關口。一方面,我國城鎮化規?涨、前景誘人,其所涵蓋的市場容量、經濟動能、發展機會均前所未有;另一方面,我國城鎮化的廣度、深度、難度和復雜度也前所未有。特別是一些地方片面都市化和畸形城鎮化,已經給當地居民帶來了難以繼續生存的惡果。如何根據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戰略部署,糾偏、矯正、遏制和治理一些地方日益扭曲的城鎮化亂象,使我國的城鎮化切實走上科學、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正確軌道,避免出現無法挽回的歷史性的錯誤,是擺在當前各級黨委和政府面前極為重大的治國理政課題。
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化的道路,從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因勢利導;從人民主體出發,廣集民意,科學規劃。確定城鎮化目標必須實事求是、切實可行,推進城鎮化進程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方向要明,步子要穩,措施要實。
首先要處理好農業和工業的關系。農業是基礎,工業是動力;糧食安全是底線安全,工業發展是致富途徑。農業發展和工業發展,必須相向而行、協同并進,這樣才能穩住農業基礎,確保糧食安全,才有推進城鎮化的可能;才能發展工業這個動力,確保就業安全,才有推進城鎮化的持久動力。
其次要處理好農民和市民的關系。推進城鎮化,必須解決好農民收入和社會保障問題,牢牢堅持工農互惠的基本政策,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共有國民待遇。農民權益和市民權益,必須相向而行、協同并進,這樣才能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解決農民收入陷阱,最終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
第三要處理好農村和城市的關系。推進我國的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必須相向而行、協同并進,牢牢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基本政策,這樣才能避免農村破敗不堪、城市投資過度的二元畸形的不公平發展現象。
第四要處理好東西和南北的關系。我國地域廣闊,區域差異大,城鎮化建設必須處理好國土空間分布問題。要與行政區劃調整、人口資源引導、生態環境保護,相向而行、協同并進,這樣才能避免大城市太大、小城鎮太小的畸形城鎮化問題。
第五要處理好規劃和建設的關系。城鎮化建設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其建設規模、速度、質量,以及城鎮品相和人文涵養,都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第六要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既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在創造制度環境、編制發展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職能。
注意處理好中央和地方關系。我國區域條件差異大,地區間發展不平衡,推進城鎮化建設,不能各自為政雜亂無序,這就必須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既要有全國性的統一法規和統一部署,又要有地方性的人文特色、百花齊放;既要解決好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問題,又要解決好決策不負責、權責不對稱的問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