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華圖教育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資深專家提示大家:在申論的視角中,生態是指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是經常考察的話題。
一、高頻話題回顧
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省部級《申論》
60年來,人民治理黃河事業成就輝煌,但黃河的治理開發仍然任重道遠,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加強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進一步把黃河的事情辦好,讓黃河更好地造福中華民族。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
2008年11月,國務院批準了《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08—2020年)》。規劃確定了加強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保護與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系統;面源點源治防聯動,建立陸域污染源控制和綜合治理系統;全面實施節水治污戰略,建立流域水資源和水環境綜合管理與整治系統等五大主要建設任務,體現了渤海環境保護任務的綜合性、戰略性與長期性,并強調在海洋開發過程中,全面推進節水、節能、節地、節材和綜合利用,確保引進項目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業和產品,促進海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
胡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摘錄:
1.堅持生產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2.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二、高頻詞匯積累
1.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3.緩解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
4.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5.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