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圍繞重點領域,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當前,要圍繞市場應用廣、節能減排潛力大、需求拉動效應明顯的重點領域,加快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推廣和產業化,帶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一)加快節能技術裝備升級換代,推動重點領域節能增效。
推廣高效鍋爐。發展一批高效鍋爐制造基地,培育一批高效鍋爐大型骨干生產企業。重點提高鍋爐自動化控制、主輔機匹配優化、燃料品種適應、低溫煙氣余熱深度回收、小型燃煤鍋爐高效燃燒等技術水平,加大高效鍋爐應用推廣力度。
擴大高效電動機應用。推動高效電動機產業加快發展,建設15—20個高效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產業化基地。大力發展三相異步電動機、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等高效電機產品,提高高效電機設計、匹配和關鍵材料、裝備,以及高壓變頻、無功補償等控制系統的技術水平。
發展蓄熱式燃燒技術裝備。建設一批以高效燃燒、換熱及冷卻技術為特色的制造基地,加快重大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示范和規模化應用。重點是綜合采用優化爐膛結構、利用預熱、強化輻射傳熱等節能技術集成,提高加熱爐燃燒效率;在預混和蓄熱結合、蓄熱體材料研發、蓄熱式燃燒器小型化方面力爭取得突破。
加快新能源汽車技術攻關和示范推廣。加快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大力加強動力電池技術創新,重點解決動力電池系統安全性、可靠性和輕量化問題,加強驅動電機及核心材料、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完善配套產業和充電設施,示范推廣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空氣動力車輛等。
推動半導體照明產業化。整合現有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術、擁有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產業鏈完善的產業集聚區,關鍵生產設備、重要原材料實現本地化配套。加快核心材料、裝備和關鍵技術的研發,著力解決散熱、模塊化、標準化等重大技術問題。
(二)提升環保技術裝備水平,治理突出環境問題。
示范推廣大氣治理技術裝備。加快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大力發展脫硝催化劑制備和再生、資源化脫硫技術裝備,推進耐高溫、耐腐蝕纖維及濾料的開發應用,加快發展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和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及其裝備,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過濾器等汽車尾氣凈化技術裝備,實施產業化示范工程。
開發新型水處理技術裝備。推動形成一批水處理技術裝備產業化基地。重點發展高通量、持久耐用的膜材料和組件,大型臭氧發生器,地下水高效除氟、砷、硫酸鹽技術,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成套處理裝備,污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技術裝備。
推動垃圾處理技術裝備成套化。采取開展示范應用、發布推薦目錄、完善工程標準等多種手段,大力推廣垃圾處理先進技術和裝備。重點發展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及其傳動系統、循環流化床預處理工藝技術、焚燒煙氣凈化技術和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等,重點推廣300噸/日以上生活垃圾焚燒爐及煙氣凈化成套裝備。
攻克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重點研發污染土壤原位穩定劑、異位固定劑,受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安全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實施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快推廣應用。
加強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開發應用。提高細顆粒物(PM2.5)等監測儀器設備的穩定性,完善監測數據系統,提升設備生產質量控制水平。開發大氣、水、重金屬在線監測儀器設備,培育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產品質量可靠、市場認可度高的骨干企業。加快大氣、水等環境質量在線實時監測站點及網絡建設,配備技術先進、可靠性高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
(三)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提高資源產出率。
提升再制造技術裝備水平。提升再制造產業創新能力,推廣納米電刷鍍、激光熔覆成形等產品再制造技術。研發無損拆解、表面預處理、零部件疲勞剩余壽命評估等再制造技術裝備。重點支持建立10—15個國家級再制造產業聚集區和一批重大示范項目,大幅度提高基于表面工程技術的裝備應用率。
建設“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推動再生資源清潔化回收、規模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推廣大型廢鋼破碎剪切、報廢汽車和廢舊電器破碎分選等技術。提高稀貴金屬精細分離提純、塑料改性和混合廢塑料高效分揀、廢電池全組分回收利用等裝備水平。支持建設50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形成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能力8000萬噸以上。
深化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鼓勵產業聚集,培育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尾礦提取有價元素、煤矸石生產超細纖維等高值化利用關鍵共性技術及成套裝備。開發利用產業廢物生產新型建材等大型化、精細化、成套化技術裝備。加大廢舊電池、熒光燈回收利用技術研發。支持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推動糧棉主產區秸稈綜合利用。加快建設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
推動海水淡化技術創新。培育一批集研發、孵化、生產、集成、檢驗檢測和工程技術服務于一體的海水淡化產業基地。示范推廣膜法、熱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術以及電水聯產海水淡化模式,完善膜組件、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部件及系統集成技術。
(四)創新發展模式,壯大節能環保服務業。
發展節能服務產業。落實財政獎勵、稅收優惠和會計制度,支持重點用能單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開展能源審計和“節能醫生”診斷,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的數量、規模和效益快速增長。積極探索節能量交易等市場化節能機制。
擴大環保服務產業。在城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煙氣脫硫脫硝、工業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鼓勵發展包括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的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模式,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占全行業的比例大幅提高。加快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環境風險與損害評價、排污權交易、綠色認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新興環保服務業。
培育再制造服務產業。支持專業化公司利用表面修復、激光等技術為工礦企業設備的高值易損部件提供個性化再制造服務,建立再制造舊件回收、產品營銷、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統。推動構建廢棄物逆向物流交易平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