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醫務社會工作主要包括醫院、公共衛生和精神健康三個領域的社會工作內容。
13.2.1醫院社會工作的內容
醫院社會工作指社會工作在綜合醫院、兒童醫院、慢性病醫院以及某些專科醫院中的實施。醫院社會工作又稱為醫院社會實務或者I臨床社會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解決與病人及其家屬有關的經濟、社會和情緒方面的困難。
13.2.1.1現代整體醫療模式
(1)現代整體醫療模式的定義現代整體醫療模式指從醫學的綜合整體的觀點出發,以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更新醫療觀念,把人視為一個有機整體,規范醫療服務流程,建立協調一致的醫療服務團隊,注重病人的參與,實現醫療工作從“疾病”到“病人”、從“病人”到全體社會人群的轉變,為病人、亞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生活、文化等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高質量、高效率、低消耗的整體服務,實現防病治病,維護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壽命,減少死亡。
(2)現代整體醫療模式的服務理念包括:①服務范圍擴展;②服務對象增加;③服務形式綜合;④服務手段多樣;⑤服務層次多樣。
(3)現代整體醫療模式與病人的需求相適應 病人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表現為:①需求內容的多元化;②需求層次的多元化;③醫療質量和效率的提高;④情感需求的增強。
13.2.1.2醫院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1)從醫院角度包括:①調節病人心理,配合醫院治療;②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③提供病人信息,協助醫生診治;④安排轉院或出院事宜;⑤外展服務;⑥社區醫療照顧;⑦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和輔導;⑧為醫療教學和研究提供資料和便利條件;⑨為醫院樹立良好形象,搭建和諧的公共關系。
(2)從患者的角度 包括:①對患者進行心理社會評估和干預;②提供危機介入;③疏導患者和家屬的情緒;④幫助患者申請公共援助;⑤為絕癥患者提供臨終關懷;⑥悲傷輔導。
(3)從醫患關系的角度從互動主義學派來看,醫患的接觸會因目標和利益的分歧而引發相互之間的沖突。弗里德里森強調,任何醫患關系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目標沖突。
①以調解者的身份處理醫患關系 解決醫患關系首先需要通過建立醫院社會工作制度設立專門的醫務社會工作崗位和職務,讓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從事與患者溝通交流、心理輔導、健康教育等工作,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醫務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有利于促進醫患之間的良性互動。
②搭建醫生與患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為了改善醫患關系,醫務社會工作者可以成為搭建醫生和患者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它的內容包括:a.促進醫患信息交流;b.保證醫患溝通渠道通暢;c.創造醫患溝通的良好環境;d.形成文明友好的醫患溝通交流方式。
13.2.2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的內容
公共衛生社會工作指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共衛生設施(醫院及設備、用房、用地、車輛等)相關的社會工作的實施。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參與衛生行政工作的目的是實現衛生、教育和福利三者合為一體的理想。
(1)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①公共衛生的定義公共衛生是指組織社會共同努力,改善環境衛生條件,預防控制傳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且提供相關的醫療服務,達到預防疾病、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目的。
在((WT0與公共衛生協議案》中,公共衛生分為八大類:a.傳染病的控制;b.食品的安全;c.煙草的控制;d.藥品和疫苗的可得性;e.環境衛生;f.健康教育與促進;g.食品保障與營養;h.衛生服務。
②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一個完整的公共衛生體系包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等。
(2)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包括:①衛生保健宣傳;②公共衛生教育訓練計劃的制訂與實施;③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④個人與家庭問題的咨詢幫助;⑤預防傳染病流行,促進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13.2.3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的內容
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指社會工作者在精神疾病防治及心理衛生方面所開展的社會工作服務。精神健康社會工作又稱為精神病理社會工作或心理衛生社會工作,是同時跨越社會工作和心理衛生兩個專業的綜合性的專業實踐。
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是具有雙重領域的專門職業:既是社會工作專業活動中的一環,同時又是心理衛生專業工作中的分支。
(1)精神健康的定義
①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精神健康內涵的概括精神健康是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包含自信和控制能力的人格特征、面對困難處境的抗逆力以及處理生活壓力的能力。
②我國學者對精神健康的概括 精神健康不僅僅是無精神障礙,還指一種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潛力,能夠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有成效地從事工作,并能夠對其社區做貢獻。
(2)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精神疾病患者資料的收集和分析;②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療;③精神康復患者的回歸社會;④精神疾病患者家人的心理輔導;⑤心理衛生的計劃和宣傳;⑥社區心理衛生的推廣。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