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
社會按照各類社會角色所規定的希望模式對社會成員的要求就是角色期望。角色期望分為素質期望、形象期望、職業期望。素質期望指人們對教師的思想品德、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等的要求;形象期望側重角色的外部特征;職業期望指的是對工作的責任和義務。
2.C[解析]奧蘇貝爾主張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學習,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材料應該是經過仔細考慮的、有組織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學生將所學的內容加以內化,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它可以而且也應該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3.D[解析]義務感是責任感和羞恥感,對兒童少年尤為重要。
4.B[解析]先行組織者策略源于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其步驟為:準備預備性材料,設想教學進程,然后呈現給學生,并從中抽象出新信息,通過活動強化。
5.D[解析]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結果的類型是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
6.A[解析]信度指所測量特征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測量的可靠性。效度指一個測驗能夠正確測量特征的程度,即測量的正確性。區分度指測量項目對所測量特征的區分程度。難度指測量的難易程度。
7.D[解析]強化并非僅指獎勵,懲罰不是負強化,強化的目的都是加強行為,而懲罰是抑制行為的過程,它只是暫時停止行為,不能根除,因此應慎用。通常懲罰一種不良行為與強化一種好行為結合才能產生教育價值。
8.D[解析]剛進入教學領域的新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情況,處于關注生存階段。當他們更多關注如何教好每堂課時便進入了關注情境階段。若注意學生個別差異,注意因材施教,便進入了關注學生階段。
9.A[解析]組合律表明,凡是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上相同、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構成一個整體為人們所清晰地感知。
10.D[解析]創造想象是人運用已有的表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產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在意識的控制下,自覺進行地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描述和圖樣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11.A[解析]根據維納的兩維成敗歸因理論,能力屬于穩定的內在不可控原因;努力屬于不穩定的內在可控原因;任務屬于穩定的外在不可控原因;運氣屬于不穩定的外在不可控原因。
12.B[解析]發現教學也稱啟發式教學,指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活動而發現有關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方法。一般經歷四個階段,創設問題情境屬第一步。13.B[解析]學習風格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塞倫于1954年提出來的,用以研究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在西方被譽為“現代教學的真正基礎”。
14.D[解析]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是指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垂直遷移又稱縱向遷移,指處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15.C[解析]過度學習指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后的附加學習。深度加工指通過對要學習的新材料增加相關的信息來達到對新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記憶術指運用聯想的方法對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些人為意義以促進知識保持的方法。
二、填空題
1.符號學習水平概念學習水平
2.獲得轉化
3.教學媒體
4.依從內化
5.有效控制人際交往
6.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7.發現學習
8.非測驗性
9.課堂物理
10.自我中心
11.學習行為和結果
12.情緒型
13.專業知識和技能
14.注意缺陷
15.由內而外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