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四、簡答題
35.【答案要點】(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36.【答案要點】(1)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4)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
37.【答案要點】(1)教師勞動的基本手段存在于教師主體本身,即教師的知識和技能以及人格等是教師勞動的重要手段。在這里,教師本身既是勞動者又是勞動手段。
(2)教師在使用教材、掛圖、模型等這樣一些物化的勞動工具時,必須經過一個主體化過程,將凝聚在其中的智能和情感完全轉化為教師主體的東西。
38.【答案要點】氣質與性格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一方面,氣質是性格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造氣質的某些特征。
氣質與性格的區別表現在:(1)氣質與性格的概念本質不同。(2)氣質受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影響;性格受社會生活條件制約。(3)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不是衡量人的社會價值的標準;性格有好壞之分,是衡量人的品性以及社會價值地位的主要指標。(4)氣質的可塑性較小;性格的可塑性較大。(5)不同年齡階段,氣質和性格在個性結構中的作用不同。
五、論述題
39.【答案要點】(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①生產力的發展決定教育目的的確定;②生產力水平制約著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③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以及學校結構;④生產力水平還制約著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
(2)教育對生產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這主要表現在:①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學知識和技術再生產的手段;③教育是產生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手段。六、案例分析題
40.【答案要點】教師要在知行統一原則和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索原則的指導下,運用陶冶教育法對該班學生進行教育。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能言傳、言教,還要善于身教、情教。這種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來接觸、感化學生。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