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景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選題
1.C 【解析】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對遺忘進行了系統研究。
2.A 【解析】題干是對關鍵期的解釋。
3.A 【解析】教師不同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不同的影響。
4.D 【解析】題干是對標準參照評價的解釋。
5.C 【解析】羅森塔爾等人提出了皮格馬利翁效應。
6.C 【解析】功能固著,即從物體通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
7.B 【解析】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經歷了8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據此形成了人格發展階段論。
8.A 【解析】呈現能提高反應概率的刺激的過程叫正強化。
9.A 【解析】內部動機越穩定,作用越持久。
10.C 【解析】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和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都可發生遷移,同一水平之間的是水平遷移,不同水平之間的是垂直遷移。
11.C 【解析】根據反映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
12.C 【解析】練習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技能是通過練習形成的。
13.B 【解析】有意識記是復述策略的重要方法。
14.C 【解析】已知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都很明確,個體按一定的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這就是有結構的問題。
15.B 【解析】態度的行為成分指個體準備對人、對事、對物作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16.A 【解析】智力測驗是認知測驗的一類。
17.C 【解析】絕對標準是以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為依據.構成一個標準參照系,因此選C。
18.C 【解析】波斯納提出了“經驗+反思一成長”的教師成長公式。
19.C 【解析】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傳遞的主要信息。
20.B 【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因此,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21.B 【解析】略。
22.B 【解析】題干是過度焦慮的兒童的表現。
23.B 【解析】題干是對外部反饋的解釋。
24.D 【解析】適當運用反例,可以排除無關特征的干擾,有利于加深對概括和規則的本質認識。
25.B 【解析】共同要素說認為遷移的發生是有條件的,即必須有共同要素。
26.C 【解析】通過教學評價對課程、教學方法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提供依據。
27.A 【解析】專家型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所以他們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
28.B 【解析】教學環境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心理特性的發展,因此,它是課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疇。
29.A 【解析】杜威于1910年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五個階段,即暗示、理智化、假設、推理、用行動檢驗這些假設。這被后人看作經典的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廣泛引用。
30.B 【解析】教師思維越流暢,教學效果越好。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