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1-20題及答案 |
第 3 頁:21-40題及答案 |
第 5 頁:41-60題及答案 |
第 7 頁:61-80題及答案 |
第 9 頁:81-100題及答案 |
1.D[名師解析]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與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所反映和所要解決的矛盾,主要是保證所學知識與其來源一社會實踐不脫節.學生掌握的知識能夠運用或回到實踐中去!靶〔┦俊惫こ趟w現的正是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2.D[名師解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1)面對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2)向少數有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學生,開展補救性和矯治性的心理咨詢和輔導;(3)面對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故本題選D。
3.D[名師解析]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態度、道德品質、世界觀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決為誰服務問題的。它保證人的各方面發展沿著一定的政治方向前進。因此本題的正確答粢為D。
4.B[名師解析]道爾頓制是美國教育家帕克赫斯特于1 920年在馬薩諸塞卅1道爾頓中學創建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其特點有:教師上課不再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完成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因此.本題選B。
5.C[名師解析]《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意思是:要開導學生.但不要牽著學生走;要對學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灰心:要指出問題的途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這體現了啟發性原則。
6.A[名師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動機是對學習內容的直接興趣和愛好以及對學習活動的直接結果的追求。例如,學生的學習動機常常由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新穎豐富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受到某種獎勵等因素激發。故本題應選A。
7.C[名師解析]學生的道德品質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道德認識亦稱道德觀念,是對道德規范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它主要是指一個人面對矛盾沖突的情境能自覺地意識到是非善惡,進而能就行動做出縝密的抉擇。道德情感就是伴隨著道德觀念而出現的一種內心體驗,是直覺的、想象的、倫理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為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恒心。道德行為是個體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它是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高度發展就構成了道德品質。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8.B[名師解析]這句話出自《中庸》。它的意思是:上天所給予人的氣質叫作性,依照本性去做事叫作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作“教”。
9.D[名師解析]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提出情緒受環境、生理喚醒和認知過程三種因素制約,并和心理學家辛格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10.B[名師解析]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
11.D[名師解析]提取失敗說認為,遺忘之所以發生.不是因為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為編碼不準確,失去了檢索線索或線索錯誤。題干描述就是提取失敗說的現象。
12.D[名師解析]隱性課程亦稱潛在課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的物質環境。第二,學校班級中長期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傳統、輿論、風氣、儀式、制度等。第三.學校中的人際關系。主要指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學生團體文化等。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體現的正是學校物質環境,屬于隱性課程。
13.B[名師解析]計劃性是顯性課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區分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主要標志。
14.B[名師解析]恐懼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謶职Y可分為單純恐懼癥(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作或情境的恐懼)、廣場恐懼癥(害怕人多擁擠的場所、單獨留在家等)和社交恐懼癥(害怕在公共場合講話、交談等)。題干描述的是社交恐懼癥。
15.C[名師解析]接受學習是指教育者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習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識。發現學習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關的學習內容,學習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過獨立發現的步驟獲得知識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意義學習是指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點建立起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系。機械學習是指學習沒有意義聯系的材料.或學習者在學習中并未理解材料問的意義聯系。故選C。
16.B[名師解析]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還是成長發展中的兒童少年的精神關懷者。因此,正確答案是B。
17.A[名師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變化是不均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均衡發展。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而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
18.D[名師解析]人格的特征包括: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功能性。其中,人格的功能性是指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會決定某些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當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堅強者能發奮拼搏,懦弱者會一蹶不振,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現。
19.C[名師解析]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20.B[名師解析]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組織策略是認知策略的一種,所以本題選B。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教育教學知識》章節習題匯總 | 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