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法律基礎 |
第 7 頁:第二節(jié) 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
第 26 頁:第三節(jié) 法律責任 |
4、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選擇
(1)一般情況下
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首先提起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2)先復議再訴訟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
5、起訴和受理
(1)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10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相關鏈接】當事人自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guī)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xù)計算。
(2)當事人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相關鏈接1】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相關鏈接2】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3)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7日內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例題·單選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下列對行政訴訟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當事人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B、當事人先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C、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D、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15日內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答案】D
6、審理(P29)
(1)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相關鏈接1】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或者行政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公開審判包括審判過程公開和審判結果公開兩項內容,不論案件是否公開審理,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相關鏈接2】仲裁不公開進行;當事人協(xié)議公開的,可以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
(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人數,應當是3人以上的單數。
【相關鏈接】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除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外,一律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3人以上的單數。
(3)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上述人員回避。
【解釋】在仲裁、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均規(guī)定了回避制度。
(4)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5)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當地的地方性法規(guī)為依據,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國務院的行政法規(guī)、決定、命令制定、發(fā)布的規(guī)章,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省、自治區(qū)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制定、發(fā)布的規(guī)章。
【例題·多選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下列各項中,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依據的是( )。
A、國務院的行政法規(guī)
B、國務院某部委根據國務院的行政法規(guī)制定、發(fā)布的規(guī)章
C、某直轄市根據國務院的行政法規(guī)制定、發(fā)布的規(guī)章
D、當地的地方性法規(guī)
【答案】AD
相關推薦:2010年初中級會計職稱考后各科考試情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