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牙髓炎 |
第 3 頁:第二節 牙髓變性和壞死 |
第 4 頁:第三節 牙體吸收 |
第六章 牙髓病
臨床分類:可復性牙髓炎
不可復性牙髓炎
牙髓壞死
牙髓鈣化
牙體吸收
組織病理學分類
●牙髓炎
●牙髓變性與壞死
●牙體吸收
第一節 牙髓炎
牙髓充血:生理性、病理性
急性牙髓炎:急性漿液性、急性化膿性
慢性牙髓炎:慢性閉鎖性、慢性開放性
牙髓變性
●成牙本質細胞空泡性變
●牙髓纖維性變
●牙髓網狀萎縮
●牙髓鈣化
組織與臨床聯系:
●髓腔:硬組織包繞封閉、高壓、疼痛、擴散
●根尖孔
●急性感染難以痊愈
病因和發病機制
●細菌因素(主要)
●物理因素
●化學因素
(一)細菌因素
種類:混合細菌感染
專性和兼性厭氧菌(鏈球菌、放線菌等)
齲洞利于其繁殖
感染途徑
●接近髓腔的深齲洞
●牙隱裂、折斷、楔狀缺損或重度磨耗、酸蝕,以及不適當的治療
●深的牙周袋經根尖孔或側支根管—— 逆行性牙髓炎
●血源性感染
機制: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內毒素及其代謝產物
(1)直接損害牙髓組織,
(2)激發炎癥細胞釋放溶酶體
(3)刺激牙髓內細胞釋放炎癥性介質和細胞因子 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趨化中性粒細胞到達受損部位,同時進一步釋放溶酶體酶,造成牙髓損傷
(二)物理因素
●急慢性創傷
●醫療意外:超過牙生理承受能力的溫度變化(如備洞、拋光及刺激性充填材料的應用)、金屬材料的不規范性應用導致電流產生、不適當的激光治療等
(三)化學因素
齲病治療時,使用的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硝酸銀、磷酸鹽水門汀等
一、牙髓充血(Pulp hyperemia)
(一)概 述
●牙髓充血是指牙髓以血管擴張、充血為主的病理變化
●根據病因可將其分為生理性、病理性
生理性牙髓充血
●見于牙發育期或牙根吸收期
●某些全身因素如月經期、妊娠期及高空飛行作業氣壓下降也可引起暫時性牙髓充血
病理性牙髓充血
●常為牙髓炎的早期表現,深齲是主要原因
●磨耗、楔狀缺損、溫度刺激等
●根尖周牙周膜充血、水腫也可波及牙髓
●可復性牙髓炎(reversible pulpitis)
(三)臨床表現
牙本質過敏:對冷熱酸甜刺激敏感
疼痛:范圍局限、無放射痛
刺激物去除后疼痛隨即消失
無自發痛
(四)病理
肉眼:紅色
光鏡:牙髓血管擴張充血呈樹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滲出,組織水腫;慢性炎癥細胞浸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