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A1型題 |
第 4 頁:A2型題 |
第 6 頁:A3型題 |
第 8 頁:B1型題 |
第 11 頁:參考答案 |
第21題
試題答案:B
考點:
☆☆☆☆☆考點3:腎損傷的治療;
1.緊急處理:對有嚴重休克者需迅速輸液糾正休克。
2.非手術治療
(1)絕對臥床休息2~4周,恢復后2~3個月內不參加體力勞動。
(2)密切觀察: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腰部包塊的大小、血尿濃度、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等變化。
(3)補充血容量及熱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足夠尿量,必要是輸血。
(4)應用廣譜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5)適用止痛、鎮靜和止血藥物。
3.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①開放性腎損傷:幾乎所有這類損傷的病人都要施行手術探查,特別是槍傷或從前面腹壁進入的銳器傷,需經腹部切口進行手術,清創、縫合及引流并探查腹部臟器有無損傷。
②閉合性腎損傷:一旦確定為嚴重腎裂傷、腎碎裂及腎蒂損傷需盡早經腹進路施行手術。
若腎損傷病人在保守治療期間發生以下情況,需施行手術治療:①經積極抗休克后生命體征仍未見改善,提示有內出血;②血尿逐漸加重,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逐漸下降;③腰腹部包塊逐漸增大,局部癥狀明顯者;④有腹內臟器損傷者。
(2)手術方式
①腎修補術:適用于腎裂傷范圍局限者;
②腎部分切除術:腎一極嚴重損傷和缺血者;
③腎血管修補術;腎蒂血管損傷或損傷性腎動脈阻塞者;
④腎切除術:腎廣泛性裂傷無法修補或腎蒂血管損傷不能縫合而對側腎功能良好者;
⑤清創引流術:適用于開放性腎損傷,傷口漏尿并嚴重污染及傷后時間較久,有嚴重尿外滲或并發感染者。
(3)并發癥的治療:①腹膜后尿囊腫或腎周膿腫行手術治療;②惡性高血壓行腎血管修復或腎切除術;③腎積水作腎盂成形術或腎切除術;④持久性血尿作選擇性腎動脈栓塞術。
第22題
試題答案:E
考點:
☆☆☆☆考點3:枕大孔疝;
顱腔的壓力超過脊髓腔內的壓力時,位于枕大孔處的小腦扁桃體向下嵌入到枕骨大孔和椎管內,壓迫前方的延髓呼吸中樞,造成呼吸突停。此刻病人并不出現意識障礙,此點有別于急性小腦幕切跡疝。后者意識障礙出現在呼吸停止之前。
臨床表現:枕骨大孔疝的臨床表現為劇烈的頭痛和嘔吐等嚴重顱內壓增高癥狀,頸部強直和疼痛、強迫頭位和某些生命體征的變化,突然出現的呼吸驟停。意識障礙發生在呼吸驟停之后。診斷因缺乏特征性表現易于漏診或誤診。
第23題
試題答案:D
考點:
☆☆☆考點9:內生殖器與臨近器官的關系;
女性生殖器官與骨盆腔其他器官在位置上互相鄰接,某一器官的增大、收縮、充盈或排空固然可以影響其他器官,而某一器官的創傷、感染、腫瘤等,更易累及鄰近器官,在婦產科疾病的診斷、治療上也互有影響。
1.尿道:為一肌性管道,從膀胱三角尖端開始,穿過泌尿生殖膈,終于陰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長4~5cm,直徑0.6cm。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陰道,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2.膀胱:為一囊狀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為錐體形,位于恥骨聯合之后子宮之前。其大小、形狀可因其充盈狀態及鄰近器官的情況而變化。膀胱底部粘膜形成一三角區稱膀胱三角。此部與宮頸及陰道前壁相鄰,其間組織較疏松。做婦科檢查及手術前一定要排空膀胱,以免婦檢不確切及手術損傷膀胱。
3.輸尿管:為一對肌性圓索狀長管,起自腎盂,開口于膀胱,長約30cm,分腰段,盆段。盆段輸尿管在宮頸部外側約2cm處,在子宮動脈下方與之交叉,再經陰道側穹隆頂端繞向前內方,穿越主韌帶前方的輸尿管隧道,進入膀胱底。在施行子宮切除結扎子宮動脈時,應避免損傷輸尿管。
4.直腸:位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狀結腸,下接肛管。從左側骶髂關節至肛門,全長約15~20cm。前為子宮及陰道,后為骶骨。肛管長2~3cm,在其周圍有肛門內外括約肌及肛提肌,而肛門外括約肌為骨盆底淺層肌的一部分。婦科手術及分娩處理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肛管、直腸。
5.闌尾:闌尾根部開口于盲腸游離端的后內側壁,遠端游離,長7~9cm,通常位于右髂窩內。有的下端可達右側輸卵管及卵巢部位,因此,婦女患闌尾炎時有可能累及子宮附件,應注意鑒別診斷。妊娠期闌尾位置可隨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漸向上外方移位。
第24題
試題答案:C
考點:
☆☆☆☆☆考點3:首次產前檢查;
應詳細詢問病史,進行較全面的全身檢查、產科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
1.病史
(1)年齡:年齡過小容易發生難產;35歲以上的初孕婦容易并發子癎前期、產力異常等。
(2)職業:如接觸有毒物質的孕婦,應檢測血常規及肝功能。
(3)推算預產期:推算方法是按末次月經第一日算起,月份減3或加9,日數加7。若孕婦僅記住陰歷末次月經第一日,應由醫師為其換算成陽歷,再推算預產期。必須指出,實際分娩日期與推算的預產期,可以相差1~2周。若孕婦記不清末次月經日期或于哺乳期無月經來潮而受孕者,可根據早孕反應開始出現的時間、胎動開始時間、手測子宮底高度、尺測子宮長度加以估計。
(4)月經史及既往孕產史:月經周期延長者的預產期需相應推遲。經產婦應了解有無難產史、死胎死產史、分娩方式及有無產后出血史,了解新生兒出生時情況。
(5)既往史及手術史:著重了解有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結核病、血液病、肝,腎疾病、骨軟化癥等和作過何種手術。
(6)本次妊娠過程了解妊娠早期有無病毒感染及用藥史;妊娠晚期有無陰道流血、頭痛、眼花、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癥狀。
(7)家庭史:詢問家族有無高血壓、雙胎妊娠及其它遺傳性疾病。
(8)配偶健康狀況。
2.全身檢查
3.產科檢查:包括腹部檢查、骨盆測量、陰道檢查、肛門檢查。
(1)腹部檢查
視診:注意腹形及大小,腹部有無妊娠紋、手術瘢痕及水腫等。
觸診:注意腹壁肌的緊張度,有無腹直肌分離,并注意羊水的多少及子宮肌的敏感程度。用四步觸診法檢查子宮大小、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銜接。
聽診: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婦腹壁上聽得最清楚。枕先露時,胎心音在臍右(左)下方;臀先露時,胎心音在臍右(左)上方;肩先露時,胎心音在靠近臍部下方聽得最清楚。
(2)骨盆測量:包括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
①骨盆外測量
髂棘間徑:孕婦取伸腿仰臥位。測量兩髂前上棘外緣的距離,正常值為23~26cm。
髂嵴間徑:孕婦取伸腿仰臥位。測量兩髂嵴外緣最寬的距離,正常值為25~28cm。以上兩徑線可以間接推測骨盆橫徑的長度。
粗隆間徑:孕婦取伸腿仰臥位。測量兩股骨粗隆外緣的距離,正常值為28~31cm。此徑線可以間接推測中骨盆橫徑的長度。
骶恥外徑:孕婦取左側臥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8~20cm。第5腰椎棘突下相當于米氏菱形窩的上角,或相當于髂嵴后聯線中點下1.5cm。此徑線可以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后徑的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指圍繞右側尺骨莖突及橈骨莖突測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徑)值,即相當于骨盆入口前后徑值。
坐骨結節間徑或稱出口橫徑:孕婦取仰臥位,兩腿彎曲,雙生抱雙膝。測量兩坐骨結節內側緣的距離,正常值8.5~9.5cm。也可用檢查者的拳頭測量,若其間能容納成人手拳,則大于8.5cm即屬正常。此徑線直接測出骨盆出口橫徑的長度。若此徑值小于8cm時,應測量出口后矢狀徑。
出口后矢狀徑:為坐骨結節間徑中點至骶骨尖端的長度。正常值為8~9cm。出口后矢狀徑徑值與坐骨結節間徑值之和>15cm,表明骨盆出口無明顯狹窄。
恥骨弓角度:正常值為90°,小于80°為不正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橫徑的寬度。
②骨盆內測量
對角徑: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cm,即為骨盆入口前后徑的長度,又稱真結合徑。真結合徑正常值約為11cm。若測量時,陰道內的中指尖觸不到骶岬,表示對角徑值〉12.5cm。測量時期以妊娠24~36周、陰道較松軟時進行為宜。
坐骨棘間徑: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10cm。
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若能容納3橫指(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骨盆狹窄。
(3)陰道檢查:孕婦于妊娠早期初診,均應行雙合診已如前述.若于妊娠24周以后進行首次檢查,應同時測量對角徑、坐骨棘間徑及坐骨切跡寬度。于妊娠最后一個月內以及臨產后,則應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
(4)肛診:可以了解胎先露部、骶骨前面彎曲度、坐骨棘及坐骨切跡寬度以及骶尾關節活動度,還可以結合肛診測得出口后矢狀徑。
4.輔助檢查:除常規檢查血象、血型及尿常規,還應根據具體情況作下列檢查:
(1)妊娠期出現并發癥者,按需要查肝功能、血液化學、電解質測定以及X線胸透、心電圖、乙型肝炎抗原抗體等項檢查。
(2)胎位不清、聽不清胎心者,應行B型超聲檢查。
(3)有死胎死產史、胎兒畸形史和患遺傳性疾病者,應檢測孕婦血甲胎蛋白值、羊水細胞培養行染色體核型分析等。
第25題
試題答案:B
考點:
☆☆☆☆☆考點9:第一產程的進展及處理;
1.子宮收縮
最簡單的方法是由助產人員以一手手掌放于產婦腹壁上,定時連續觀察宮縮持續時間、強度、規律性以及間歇期時間,并予以記錄。
用胎兒監護儀描記的宮縮曲線,可以看出宮縮強度、頻率和每次宮縮持續時間,是較全面反映宮縮的客觀指標。監護儀有外監護與內監護兩種類型。外監護臨床上最常用。
2.胎心
(1)用聽診器于潛伏期在宮縮間歇時每隔1~2小時聽胎心一次。進入活躍期后,宮縮頻時應每15~30分鐘聽胎心一次,每次聽診1分鐘。
(2)用胎心監護儀描記的胎心曲線,多用外監護,觀察胎心率的變異及其與宮縮、胎動的關系。
第一產程后半期,宮縮時胎兒一時性缺氧,胎心率減慢,但每分鐘不應少于100次,宮縮后胎心率迅速恢復原來水平。
3.宮口擴張及胎頭下降
產程圖中宮口擴張曲線將第一產程分為潛伏期和活躍期。潛伏期是指從臨產出現規律宮縮開始至宮口擴張3cm。此期間擴張速度較慢,平均每2~3小時擴張1cm,約需8小時,最大時限為16小時,超過16小時稱為潛伏期延長。活躍期是指宮口擴張3~10cm。此期間擴張速度明顯加快,約需4小時,最大時限為8小時,超過8小時稱為活躍期延長,可疑有難產因素存在。活躍期又劃分3期,最初是加速期,是指從宮口擴張3~4cm,約需1.5小時;接著是最大加速期,是指從宮口擴張4~9cm,約需2小時;最后是減速期,是指從宮口擴張9~10cm,約需30分鐘,然后進入第二產程。
胎頭下降曲線是以胎頭顱骨最低點與坐骨棘平面的關系標明。坐骨棘平面是判斷胎頭高低的標志。胎頭顱骨最低點平坐骨棘時,以“0”表達;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時,以“-1”表達;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時,以“+1”表達,余依此類推。
4.破膜
胎膜多在宮口近開全時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若先露為胎頭,羊水呈黃綠色混有胎糞,應立即行陰道檢查,注意有無臍帶脫垂,并給予緊急處理。若羊水清而胎頭浮未入盤時需臥床,以防臍帶脫垂。若破膜超過12小時尚未分娩者,酌情給予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5.血壓
于第一產程期間,宮縮時血壓常升高5~10mmHg(0.67~1.38kPa),間歇期恢復原狀。應每隔4~6小時測量一次。
6.飲食
鼓勵產婦少量多次進食,吃高熱量易消化食物,并注意攝入足夠水分,以保證精力和體力充沛。
7.活動與休息
臨產后,可以病房內適當活動。若初產婦宮口近開全,或經產婦宮口已擴張4cm時,應臥床并行左側臥位。
8.排尿與排便
臨產后,應鼓勵產婦每2~4小時排尿一次,若初產婦宮口擴張<4cm、經產婦<2cm時,應行溫肥皂水灌腸,加速產程進展。但胎膜早破、陰道流血、胎頭未銜接、胎位異常、有剖宮產史、宮縮很強估計一小時內即將分娩以及患嚴重心臟病等,均不宜灌腸。
9.肛門檢查
臨產后,應適時在宮縮時行肛門檢查(簡稱肛查)。臨產初期隔4小時查一次,經產婦或宮縮頻者的間隔應縮短。肛查可以了解宮頸軟硬程度、厚薄,宮口擴張程度(其直徑以cm或橫指計算,一橫指相當于2cm),是否已破膜,骨盆腔大小,確定胎位以及胎頭下降程度。
10.陰道檢查
應在嚴密消毒后進行。陰道檢查能直接膜清胎頭,并能觸清矢狀縫及囟門確定胎位、宮口擴張程度,以決定其分娩方式。適用于肛查胎先露部不明、宮口擴張及胎頭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臍帶先露或脫垂、輕度頭盆不稱經試產4~6小時產程進展緩慢者。
11.其他
外陰部應剃除陰毛,并用肥皂水和溫開水清洗;初產婦及有難產史的經產婦,應再次行骨盆外測量。
第26題
試題答案:E
第27題
試題答案:D
考點:
☆☆☆☆☆考點5: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急性腎小球腎炎診斷主要依據:
1.前驅感染史:一般起病前有皮膚或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有其他部位感染;
2.表現為血尿、水腫、少尿、高血壓,尿常規血尿伴蛋白尿,可見顆粒或透明管型;
3.血清補體下降,血沉增快,伴或不伴ASO升高。具備上述特征者可診斷,但應注意病毒所致急性腎炎者可能前驅期短,一般為3~5天,以血尿為主要表現,C3不降低,ASO(抗鏈球菌溶血素O)不增高,預后好。
本病尚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大多數慢性腎炎,往往隱匿起病,急性發作常繼發于急性感染后,前驅期往往較短,1~2日即出現水腫、少尿、氮質血癥等癥狀,嚴重者尚可能伴有貧血、高血壓、腎功能持續不好轉,平時可能伴有夜尿增多,尿比重常低或固定低比重尿。
(2)急進性腎炎:起病初與急性腎炎難鑒別;本病在數周內進行性腎功能不全可幫助鑒別,必要時采用腎穿刺病理檢查,如表現為新月體腎炎可資鑒別。
(3)急性尿路感染:尿常規可出現紅細胞,但常伴白細胞及膿細胞,部分患者有發熱及尿路刺激征,中段尿培養可確診,常常補體正常。
(4)膜增生性腎炎:常以急性腎炎起病,但常常蛋白尿明顯,血清補體持續下降(大于8周),疾病恢復不及急性腎炎好,必要時予腎穿刺活檢明確診斷。
(5)IgA腎病:主要以反復發作性血尿為主要表現,ASO、C3往往正常,腎活檢可以明確診斷。
(6)繼發性腎炎:如地敏性紫瘢腎炎,狼瘡性腎炎,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腎炎等。
第28題
試題答案:C
考點:
☆☆☆☆☆考點2:血象特點;
小兒各年齡的血象不同,有其特點。
1.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
紅細胞生成素特異性調節紅細胞的生成,其主要的作用是誘導干細胞分化為紅細胞系。由于胎兒期處于相對缺氧狀態,故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較高,出生時紅細胞數(5.0~7.0)10/L,血紅蛋白量150~220g/L,未成熟兒可稍低。生后隨著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致骨髓暫時性造血功能降低,網織紅細胞減少,胎兒紅細胞壽限較短,因而,紅細胞破壞較多(生理性溶血)。加之嬰兒生長發育迅速,血循環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逐漸減低。至生后2~3個月時紅細胞數降至3.0,血紅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現輕度貧血,稱為“生理性貧血”。“生理性貧血”呈自限性經過,3個月以后,紅細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又緩慢增加。
2.白細胞數與分類
(1)白細胞總數:初生時為(15~20)×109/L,然后逐漸下降,1周時平均為12×109/L。嬰兒期白細胞數維持在10×109/L左右,8歲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2)白細胞分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例的變化。出生時中性粒細胞約占0.65,淋巴細胞約占0.30.隨著白細胞總數的下降,中性粒細胞比例也相應下降,生后4~6天時兩者比例約相等;以后淋巴細胞約占0.60,中性粒細胞約占0.35,至4~6歲時兩者又相等;7歲后白細胞分類與成人相似。初生兒末梢血液中也可出現少量幼稚中性粒細胞,但數天內消失。
3.血小板數:血小板數與成人相似,約為(150~250)×109/L。
4.血紅蛋白的種類
構成血紅蛋白分子的多肽鏈共有5種,分別稱為α、β、γ、δ、ε鏈。不同的血紅蛋白分子是由不同的多肽鏈組成的。在胚胎、胎兒、兒童和成人的紅細胞內,正常情況下可發現6種不同的血紅蛋白分子:胚胎期的血紅蛋白為Gower 1(δ2ξ2)、Gower 2(α2ξ2)和Portland(δ2γ2);胎兒期的血紅蛋白為HbF(α2γ2);成人血紅蛋白,即HbA(α2β2)及HbA2(α2δ2)。
血紅蛋白Gower 1,Gower 2和Portland在胚胎3個月時消失,并為HbF所代替。胎兒6個月時HbF占90%,而HbA僅占5%~10%;以后HbA合成增加,至出生時HbA70%,HbA約占30%, HbA2小于1%。出生后 HbF迅速為HbA所代替,1歲時HbF不超過5%,至2歲時不超過2%。成人的Hb絕大部分為HbA,約占95%,HbA2占2%~3%,HbF不超過2%。
5.血容量
小兒血容量相對較成人多,新生兒血容量約占體重的10%,平均300ml。兒童約占體重的8%~10%。成人血容量占體重的6%~8%。
第29題
試題答案:C
考點:
☆☆☆☆考點1:醫學心理學的概念、性質及地位;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與心理學聯系的橋梁,有助于促進醫學實現英格爾在《Science》提出的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的觀念。
1.概念
醫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社會因素與健康及其在疾病發生、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中相互作用規律的科學。“醫學心理學”一詞由德國人洛采(Lotze)在1852年首次提出。
2.性質
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是心理學與醫學間的交叉學科,其性質既是自然科學也是社會科學,既是理論科學也是應用學科。
3.醫學心理學在現代醫學中的地位
醫學心理學在現代醫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這可從以下4方面看出:
(1)醫學模式轉變
從生物-心理-社會三維系統全面看待健康和疾病,對于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都應首先考慮到心理-社會因素。健康是三維系統整體健康,疾病主要是生活方式不良。
(2)預防疾病戰略轉變
人類疾病過去以傳染病為主,預防主要靠環境衛生、個人衛生;現在以慢性非傳染病為主,預防則主要靠心理健康和行為衛生,即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不良行為習慣為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行為來預防慢性病。如冠心病的預防要通過改變A型行為、高鹽食行為、致胖行為、吸煙行為、不運動行為等不良行為,同時心理樂觀而現實。
(3)臨床醫療工作需要
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中約1/3的患者有心理行為問題需要診斷和治療。一些有軀體癥狀但經各種檢查查不出病灶的所謂功能性疾患的病人,大多為心理疾患或行為疾患患者,這就需要醫師具有心理學知識和技能來減輕這些病人的痛苦。
4.改善醫患關系
醫師如不善于人際交往技術,不了解病人的心理,不重視心理、行為、社會因素對健康、疾病的影響,只對疾病的病灶進行治療,則會導致醫患關系處理不好。而現代醫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是醫患關系,只有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更好地防治慢性病和處理好臨床中的問題。
第30題
試題答案:C
考點:
☆☆☆☆☆考點3:在醫患關系中病人的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
1.醫患關系中病人的道德權利
(1)基本的醫療權:人類生存的權利是平等的,享有醫療保健的權利也是平等的。患者都享有基本的、合理的診治、護理的權利,有權得到公正、一視同仁的待遇。與病人基本的醫療權相對應的是醫生為病人診治的基本義務。
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的有關情況及預后有知悉的權利。病人參與醫療是現代醫學模式和醫患關系模型所特別強調的,也是病人權利的實質內容之一。醫生應該用病人或家屬(包括代理人)能夠聽懂的語言,告訴病人有關診斷、治療和預后的信息。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權與醫生的解釋說明病情的義務是相對應的。
(2)知情同意權和知情選擇權:知情同意是病人自主權的一個最重要而又具體的形式,是醫學科研和人體實驗、臨床醫療領域的基本倫理原則之一。知情同意權不只是為了爭取病人的合作、增進醫患關系、提高醫療效果,而且還體現在對病人的尊重,并有助于病人自主權的合理行使。
拒絕治療是病人的自主權,但這種拒絕首先必須是病人理智的決定。倘若拒絕治療會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或嚴重后果,醫生可以否定病人的這一要求。如一個患急性化膿性闌尾的病人,面臨闌尾穿孔的危險,但他因懼怕開刀而拒絕手術治療;又如某些自殺未遂的病人,拒絕輸液、洗胃等搶救措施等。對此醫務人員應耐心勸導病人,必要時通過家屬或有關部門的批準行使特殊干涉權來履行義務。
(3)保護隱私權:患者對于自己生理的、心理的及其他隱私,有權要求醫務人員為其保密。病人的病歷及各項檢查報告、資料不經本人同意不能隨意公開或使用,病人出于診治疾病的需要使醫生知曉自己的隱私,但醫生沒有權利泄露病人的隱私,這對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是十分重要的。病人要求保護隱私權與醫生的醫療保密的義務相對應。
病人有權要求醫生為其保守醫療秘密,但當病人的這一權利對他人或社會可能產生危害時,醫生的干涉權或他的社會責任可以超越病人的這種權利要求。如病人患有傳染病,病人有自殺的念頭等情況,盡管病人要求為其保密,醫生還是應根據具體情況,通知家屬或有關部門。
(4)獲得休息和免除社會責任權:有些疾病使病人不能正常工作,需要休息,不能履行其應盡的社會義務,不能繼續承擔其健康時承擔的某些社會責任。因此,這些病人有獲得休息和免除社會責任的權利。但病人免除社會責任權是有限度的。
2.醫患關系中病人的道德義務
(1)如實提供病情和有關信息:如實提供病情和有關信息既是及時、正確的診斷、治療的前提,也是防止傳染性疾病擴散、蔓延的基礎。
(2)在醫師指導下接受和積極配合醫生診療。
(3)遵守醫院規章制度。
(4)支持醫學學習和醫學發展。
關注"考試吧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