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損傷的修復
損傷造成機體部分細胞和組織喪失后,機體對所形成的缺損進行修補恢復的過程,成為修復(repair)。參與修復過程的成分包括細胞外基質和各種細胞,修復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復原組織的結構和功能。修復過程可概括為兩個不同的形式,由損傷周圍的同種細胞來修復,稱為再生;由纖維結締組織來修復,成為纖維性修復。
一、再生
(一)再生的類型
再生可以分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1.生理性再生 在生理情況下,有些細胞和組織不斷老化、凋亡,由新生的同種細胞和組織不斷補充,始終保持著原有的結構和功能,維持組織、器官的完整和穩定,稱生理性再生。如表皮的復層扁平細胞不斷地角化脫落,通過基底細胞不斷增生、分化,予以補;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后,又有新生的內膜再生等。
2.病理性再生 在病理狀態下,細胞和組織壞死或缺損后,如果損傷程度較輕,損傷的細胞又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則可由損傷周圍的同種細胞增生、分化,完全恢復原有的結構與功能,稱為病理性再生。如腺上皮損傷后,只要基底膜未被破壞,也可由殘留的細胞增生,恢復原有結構與功能;骨組織壞死或骨折后,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完全恢復原有結構與功能等。在病理情況下,不能進行再生修復的組織,可經肉芽組織、瘢痕進行修復。
(二)各種細胞的再生能力
不同種類的細胞,其細胞周期的時程長短不同,在單位時間內可進入細胞周期進行增殖的細胞數也不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再生能力。一般而言,低等動物比高等動物的細胞或組織再生能力強,幼稚組織比分化成熟的組織再生能力強,平時易受損傷的組織及生理狀態下經常更新的組織有較強的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的強弱,可將人體細胞分為三類:
1.不穩定性細胞 又稱持續分裂細胞,是指一大類再生能力很強的細胞。這些細胞不斷增生分裂,以代替衰亡或壞死的細胞,損傷時,常常表現為再生性修復。屬于此類細胞的有表皮細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被覆細胞,男、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細胞,淋巴、造血細胞及間皮細胞等。
2.穩定性細胞 又稱靜止細胞,這類細胞在生理情況下增殖不明顯,當受到損傷或刺激時,表現出較強的再生能力,參與再生修復。 屬于此類細胞的有各種腺體及腺樣器官的實質細胞,如肝、胰、涎腺、內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實質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等。此外還有原始的間葉細胞及其分化出來的各種細胞,如纖維母細胞、內皮細胞、骨母細胞等。雖然軟骨母細胞及平滑肌細胞也屬于穩定性細胞,但在一般情況下再生能力很弱,再生性修復的實際意義很小。
3.永久性細胞 又稱非分裂細胞,是指不具有再生能力的細胞。屬于此類的有神經細胞(包括中樞的神經元和外周的節細胞),另外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胞再生能力也極弱,沒有再生修復的實際意義,一旦損傷破壞則永久性缺失,代之以瘢痕性修復。
(三)各種細胞的再生過程
1.上皮組織的再生
(1)被覆上皮的再生 鱗狀上皮損傷后,由創緣或底部的基底層細胞分裂增生,向缺損部伸展,先形成單層上皮覆蓋缺損表面,隨后增生分化為復層鱗狀上皮。 黏膜上皮,如胃腸黏膜上皮缺損,也是由鄰近的基底層細胞增生修補,新生的細胞初為立方形,以后分化為柱狀上皮細胞。
(2)腺體上皮的再生 一般管狀腺體上皮:如果損傷僅限于上皮細胞,基底膜尚完好,則可由存留的腺上皮細胞分裂增生,沿基底膜排列,完全恢復原有的結構。如構造比較簡單的子宮、胃腸等腺體。如果基底膜等結構已破壞,則難以實現再生性修復,往往發生瘢痕性修復。2.纖維組織的再生
在損傷的刺激下,該處殘存的纖維母細胞開始分裂和增生。纖維母細胞可來自靜止的纖維細胞,或未分化的原始間葉細胞。幼稚的纖維母細胞多為小圓形、圓形或橢圓形,進而可形成肥碩的多邊形或星芒狀胞體,兩端常有突起,胞漿略嗜堿(染成淡藍色);胞核大而圓,有1~2個淡染核仁。當纖維母細胞停止分裂后,開始合成并向細胞外分泌前膠原蛋白,后者在細胞周圍形成膠原纖維。
3.血管的再生
(1)小血管的再生 小血管再生主要是以毛細血管再生為起點,毛細血管主要是以出芽方式再生。首先是基底膜在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溶解,殘存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分裂增生,形成實性內皮細胞條索(芽)向損傷處延伸,在毛細血管內血流的沖擊下,條索逐漸出現管腔,形成再生的毛細血管,進而彼此吻合形成血管網(圖2-17)。增生的內皮細胞逐漸成熟,分泌Ⅳ型膠原和粘連蛋白等形成基底膜,完全恢復毛細血管結構和功能。其中有些毛細血管應功能的需要,可以逐漸改建為小動脈或小靜脈。
(2)大血管的再生 大血管斷裂后,兩斷端常需手術縫合縫合處內皮細胞自兩斷端分裂,向斷裂處增生會合,恢復內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再生性修復),肌層因平滑肌細胞再生能力弱,不能再生,只有通過瘢痕性修復以維持其完整性。
4.神經組織的再生
腦和脊髓內的神經元及外周神經節的節細胞無再生能力,損傷之后通過周圍的神經膠質細胞及其纖維填補而形成膠質瘢痕。外周神經斷裂損傷后,在與其相連的神經細胞仍然存活的條件下,可以進行再生性修復,恢復原有的結構和功能。但是,神經軸突生長緩慢,每天只能生長1~2 mm,完全恢復功能需數月以上。如果神經纖維的兩端距離太遠或其他原因,使近端新增生的軸突長不到遠端,與增生的纖維組織絞纏在一起,形成瘤樣腫塊,稱創傷性神經瘤,常引起頑固性疼痛。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