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激素分類與生化
(一)激素分類
已知的激素和化學介質達150種,根據其化學特性可將激素分為四類:
1.肽類激素蛋白質和肽類激素都是由多肽組成,經基因轉錄,翻譯譯出蛋白質和肽類激素前體,經裂解和(或)加工形成具有活性的物質而發揮作用。
例如前甲狀旁腺素原可轉變為甲狀旁腺素原,再轉變為甲狀旁腺素;類似轉變見于胰島素,它是由一條長鏈多肽經蛋白酶水解而成。
激素原如阿片-黑素-促皮質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在不同州細胞可降解為多種激素。
降鈣素基因在不同組織的mRNA,可翻譯出不同的肽,如在神經細胞內轉變為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而在甲狀腺透明細胞內轉變為降鈣素。
2.氨基酸類激素甲狀腺素(T↓4)和小部分三碘甲腺原氨酸(T↓3)系在甲狀腺球蛋白分子中經酪氨酸碘化和偶聯而成,T↓4、T↓3在甲狀腺濾泡細胞內經多個步驟而合成并貯存于濾泡膠質,然后再由濾泡上皮細胞所釋放。
3.胺類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可由酪氨酸轉化而來,需要多個酶的參與。5-羥色胺(血清素)則來自色氨酸,經過脫羧和羥化而成。褪黑素(melatonin)也來自色氨酸。
4.類同醇激素核心為環戊烷多氫菲,腎上腺和性腺可將膽固醇經過多個酶(如鏈裂酶、羥化酶、脫氫酶、異構酶等)的參與和作用,轉變成為糖皮質激素.(皮質醇)、鹽皮質激素(醛固酮)、雄性激素(脫氫表雄酮、雄烯二酮、睪酮)。
睪丸主要產生睪酮和二氧睪酮,卵巢主要產生雌二醇和孕酮。
維生素D↓3由皮膚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和一定溫度下合成,然后需經肝25羥化,再經腎lα羥化,形成活性l,25二羥維生素D↓3[1,25(OH)↓2D3]。
(二)激素降解與轉換
激素通過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外液而轉運到靶細胞部位發揮作用,并經肝腎和靶細胞代謝降解而滅活。血液中肽類激素的半衰期僅3~7分鐘,而非水溶性激素,如甲狀腺激素、類固醇激素則與轉運蛋白(甲狀腺素、皮質類同醇、性激素結合球蛋白、白蛋白)結合半衰期可延長。
激素濃度和轉運蛋白結合量、親和性均可影響其結合型和游離型激素的比值。游離型激素可進入細胞內發揮其生物作用并參與激素合成的反饋調節。
血漿激素濃度(PL)依賴于激素分泌率(SR)及其代謝率和排出率,即代謝清除率(MCR),PL=SR/MCR。肽類激素經蛋白酶水解;甲狀腺激素經脫碘、脫氨基、解除偶聯而降解;而類固醇激素經還原、羥化并轉變為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水溶性物質由膽汁和尿中排出。
激素的分泌、在血中與蛋白結合及其最終降解,使激素水平保持動態平衡,而其中最主要決定因素是激素的生成和分泌率。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