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四節 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
第 2 頁:第五節 尿生成的調節 |
第 3 頁:第六節 尿的排放 |
第五節 尿生成的調節
一、腎內自身調節
1.小管液中溶質的濃度對腎小管功能的調節
小管液中溶質所形成的滲透壓,可阻礙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小管液中溶質濃度增加,滲透壓升高,妨礙了Na+和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增多的現象,稱滲透性利尿。
2.球管平衡
(1)概念 不論腎小球濾過率或增或減,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終是占腎小球濾過率的65%~70%,這種現象稱為球-管平衡。
(2)生理意義 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質和水不致因腎小球濾過率的增減而出現大幅度變動。
(3)機制 為濾過率變化引起管周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滲壓改變所致。
二、神經和體液調節
1.腎交感神經的作用
腎交感神經興奮可通過三方面作用影響尿的生成。
①通過腎血管平滑肌的α腎上腺素能受體,引起入、出球小動脈收縮(以入球小動脈為主),腎小球毛細血管血漿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谕ㄟ^激活β腎上腺素能受體,使球旁細胞釋放腎素,導致血液循環中血管緊張素Ⅱ和醛固酮濃度增加,使腎小管對NaCl和水的重吸收增多;
、劭芍苯哟碳そ诵」芎退桉葘aCl、水的重吸收。
2.血管升壓素
血管升壓素(VP)也稱抗利尿激素(ADH)
(1)產生部位: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神經元胞體。
(2)主要作用:①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②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重吸收;③增加內髓部集合管對尿素的通透性。
(3)分泌的調節:
①血漿晶體滲透壓的改變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引起血管升壓素分泌增加。相反,大量飲清水后,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使血管升壓素分泌減少,腎對水的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加,尿液稀釋。這種大量飲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現象,稱為水利尿。
②血容量和動脈血壓的改變 當血量減少時,心肺感受器所受的刺激減弱,經迷走神經傳入至下丘腦的信號減少,對血管升壓素釋放的抑制作用減弱或取消,血管升壓素的釋放增加。血容量增多時,則發生相反的變化。
當動脈血壓在正常范圍時,壓力感受器傳入沖動對血管升壓素的釋放起抑制作用,當動脈血壓低于正常時,血管升壓素的釋放增加。
③其他因素。
3.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
(1)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組成成分
(2)血管緊張素Ⅱ的作用:
①刺激近端小管對NaCl的重吸收,使尿中排出NaCl減少;
②高濃度時引起入球小動脈強烈收縮,則腎小球濾過率減小;低濃度時引起出球小動脈收縮,使腎血流量減少,但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升高,因此腎小球濾過率變化不大。
、鄞碳と┕掏暮铣珊歪尫,從而調節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Na+和K+的轉運;
、艽碳ぱ苌龎核氐尼尫,增加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
(3)醛固酮的作用: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Na+、水的重吸收,促進K+的排出,所以醛固酮有保Na+排K+的作用。
(4)腎素分泌的調節
、倌I內機制:a.當腎動脈灌注壓降低時,入球小動脈血流量減少,對入球小動脈牽張感受器的刺激減弱,使腎素釋放增加;b.當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濾過和流經致密斑的Na+量減少,刺激致密斑感受器,引起腎素釋放增多。
②神經機制:腎交感神經興奮,可刺激腎素的釋放。
、垠w液機制: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可刺激腎素的釋放;血管緊張素Ⅱ、血管升壓素、心房鈉尿肽、內皮素和NO等可抑制腎素的釋放。
4.心房鈉尿肽(ANP)
是由心房肌細胞合成并釋放的肽類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張和促進腎臟排鈉、排水。
5.其他激素
腎臟自身可生成多種激素,影響腎血流動力學和腎小管的功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