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速折舊優惠
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可采用以上折舊方法的固定資產是指:
(一)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
(二)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
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規定折舊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七、減計收入優惠
綜合利用資源,是指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所稱原材料占生產產品材料的比例不得低于《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標準。
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保險公司為種植業、養殖業提供保險業務的保費收入,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按90%比例減計收入。
八、稅額抵免優惠
1.稅額抵免,是指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等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2.企業購置上述專用設備在5年內轉讓、出租的,應當停止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并補繳已經抵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
3.企業同時從事適用不同企業所得稅待遇的項目的,其優惠項目應當單獨計算所得,并合理分攤企業的期間費用;沒有單獨計算的,不得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4.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固定資產發生的進項稅額可從其銷項稅額中抵扣。如增值稅進項稅額允許抵扣,其專用設備投資額不再包括增值稅進項稅額;如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其專用設備投資額應為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合計金額。企業購買專用設備取得普通發票的,其專用設備投資額為普通發票上注明的金額。
九、民族自治地方的優惠
十、非居民企業優惠
非居民企業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該類非居民企業取得下列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
1.外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提供貸款取得利息所得。
2.國際金融組織向中國政府和居民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3.經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所得。
十一、其他有關行業的優惠
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 | 1.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所退還的稅款,不予征收企業所得稅 |
2.我國境內新辦軟件生產企業經認定后,自獲利年度起,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 | |
3.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生產企業,當年未享受免稅優惠的,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 |
4.縮短折舊或攤銷年限(企事業單位購軟件2年、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生產性設備3年) | |
5.五免五減半(80億、0.25μm);兩免三減半(小于0.8μm) |
新增:節能服務公司的優惠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
十二、其他優惠
(一)低稅率優惠過渡政策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稅率優惠政策的企業,在新稅法施行后5年內逐步過渡到法定稅率。其中,享受企業所得稅15%稅率的企業,2008年按18%稅率執行;2009年按20%稅率執行;2010年按22%稅率執行;2011年按24%稅率執行;2012年按25%稅率執行。原執行24%稅率的企業,2008年起按25%稅率執行。(3-2-2-2-1)
(二)“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過渡政策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定期減免稅優惠的企業,新稅法施行后繼續按原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及相關文件規定的優惠辦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滿為止。
但因未獲利而尚未享受稅收優惠的,其優惠期限從2008年度起計算。
(三)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鼓勵類產業企業稅率15%。
(四)新增:對企業持有2011年~2013年發行的中國鐵路建設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典型例題】
依據企業所得稅的相關規定,下列資產中,可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有( )。
A.常年處于強震動狀態的固定資產
B.常年處于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
C.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D.由于技術進步原因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
『正確答案』ABD
『答案解析』選項C, 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不計提折舊。
【典型例題】
下列符合企業所得稅免征規定的是( )
A.糖料的種植
B.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
C.遠洋捕撈
D.內陸養殖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選項D,內陸養殖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