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7月5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在7月4日播出的節目《膠原蛋白的神話》中揭露了膠原蛋白根本沒有美容功效。節目指出,這款號稱具有“保濕、緊膚、改善膚質”的美容產品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根本不具有美容功效。根據《焦點訪談》記者的調查, 每小瓶8克裝的膠原蛋白口服液成本只要1塊6毛錢,加上包裝滿打滿算也才合4塊錢一瓶,但是到了市場上轉眼就賣二三十元,一個月就要1968元。同時商家宣稱的產品可以“直達肌膚,補充營養”更是無稽之談。縱觀目前的膠原蛋白市場,大多數的產品都是內服的。 而據專家介紹,膠原蛋白是一種纖維性蛋白質,必須經過人的消化系統的處理,降解成氨基酸之后才能最終被人體吸收,不可能直接進入皮膚,發揮所謂的美容功效。在專家眼里,膠原蛋白的營養價值還不如雞蛋和牛奶,用它來美容其結果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帶來副作用。
【解析】
近年來,作為保健、美容產品,市面上不斷出現口服膠原蛋白類產品。蛋白質是一種大分子,穿不透皮膚,進不了體內,所以外用膠原蛋白也不會對身體起到保健作用。醫療上用到的膠原蛋白、水解蛋白,通過皮膚吸收的概率非常低。目前作為一種化妝品添加劑像“膠原面膜”等,都是噱頭。膠原蛋白的騙局何以在市面上行騙多年,主要有這樣幾方面的原因:
一、膠原蛋白迎合了人們的愛美之心。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男性女性都是如此。而且容貌也是競爭力,全世界皆然,精心打理的身材和外貌會對成功會有幫助。繼歐美國家風靡膠原蛋白之后,這股膠原蛋白熱在近三年時間卷向中國內地。商家大力宣傳膠原蛋白的神奇功效,在淘寶等各大網購商城輸入“膠原蛋白”關鍵詞,搜索出聲稱具“美容”功效的膠原蛋白產品也有數十萬。而普通消費者根本不懂其原理,其愛美之心被商家利用。
二、商家違背科學的虛假宣傳迷惑了眾多消費者。正因為膠原蛋白的“美麗”應用前景及巨大的市場需求,夸大性的效果炒作也隨之而來,而且愈演愈烈。仿佛一夜之間,生化科技、營養保健、化妝保養品等產業都爭相推出相關產品,抹的、吃的、喝的膠原蛋白層出不窮。雖然有一些學術專家來辟謠解釋,但專家觀點的權威性,科學性,壓不過廣告的傳播效果。多數保健品貼上科學標簽或者偷換概念之后就能熱賣,因為受眾中了解醫學原理的是少數人,而生活在營銷概念的“狂轟濫炸”中的,卻是絕大多數。
三、學術腐敗助長了謊言的流行。由于商業因素的介入太多,現在的醫學行業也變得不再那么純粹了。部分醫者收取商家賄賂,用自己的醫學權威換取消費者的信任,違背職業道德為膠原蛋白的功能搖旗吶喊。
四、美容監管成盲區,騙局難以治理。保健、美容是政策的盲區,幾乎沒有什么政策去規范它。衛生行政部門主要監管非法行醫,藥監部門監管的是藥品安全,干細胞美容卻長期游走在監管的盲區,很少得到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僅有的一些規定在實際操作中也形同虛設,在很多美容和治療的運用中似乎從未存在過。
此次《焦點訪談》的曝光應該是讓很多人認識到了膠原蛋白的真面目,不再盲目服用。除了膠原蛋白之外,其實類似的騙局還有很多。要想這樣的騙局不再大行其道,消費者首先應該保持理性的消費掛念。不輕信、不盲從,慎重選擇,健康生活才最重要,購買相關產品前做到充分了解。另外還需要完善該領域的法律法規,嚴格規范商家的行為,讓監管部門有法可依。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還要做到違法必究,對提供虛假信息的商家和專家予以嚴厲處罰,決不姑息此類欺騙行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