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在融入基層、服務群眾中間增長了自己的才干,培養了和農民的感情,促進了農村的發展,實現了人生的抱負和理想,大學生到村任職是中央的的決策,這條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的。”1月7日,江蘇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楊新力到沛縣調研,在胡寨鎮草廟村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服務中心與大學生村官們促膝長談,共話發展。座談會上,大家爭先恐后地發言,詳細匯報各自的工作情況,介紹自己到村任職的收獲和體會。
“圍裙書記”帶來了紅彤彤的草莓
座談現場布置的十分簡潔,沒有會標,沒有話筒,沒有席卡,沒有鮮花,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楊新力親切地招呼大學生村官們隨意就坐,讓大家先自我介紹。
“我叫虞根華,老家在安徽安慶,我的父親是第一批到安慶貧困村掛職工作的,我是沛縣第一個用設施大棚種植草莓的,今天我特意帶來了自己種植的草莓讓楊部長和大家嘗嘗。”
經過三年多的基層歷練,虞根華從當年系著紅圍裙做飯的“圍裙書記”搖身變成了“草莓書記”,他帶領老百姓建起了石大屯千畝連片的設施草莓基地,有116戶農民跟他一起種植草莓,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400余人。但虞根華的夢想還未止步,“下一步,我們計劃增加種植品種,打造蘇北地區最大規模鮮果采摘園,同時申報名牌農產品商標,將自主品牌草莓打入周邊超市。”
“這是我與楊部長的第四次見面”
“楊部長,這是我們的第四次見面,不知您是否還記得?”張寨鎮李廟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景光的開場白讓大家吃了一驚。王景光是寧夏人,2012年7月選聘到沛縣農村任職,他到沛縣剛剛半年。
大學期間,王景光因“一天只吃兩頓飯卻打工資助8個貧困生”的凡人善舉榮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感動南京”“感動寧夏”年度人物等稱號。在江蘇首屆好青年和江蘇學生聯合會第九屆代表大會的頒獎典禮上,楊新力部長兩次為他頒獎,還有一次在在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典禮和第八屆全國公民道德論壇,他有幸見到了楊部長。
“這是我們第四次見面,也算老朋友了吧。”楊新力部長高興地說,并問到沛縣來有沒有新的變化?“我現在會說沛縣話了。”王景光現場說了幾句非常地道的沛縣話,引來大家一陣掌聲。
“剛到村時,為了摸透村情、民情,我挨家挨戶逐個走訪。現在,我們村7個自然村我已經走訪了5個,我給我們村手繪了一張地圖,每走訪一戶我都在圖上做好標記。”通過走訪,王景光為自己定下了三個目標:改造村里的一座危橋,為村里鋪一條新路,在村里建立一個創業園。為了能夠發揮村官的示范作用,帶頭致富,創業富民,經過多方努力,由他和當地創業大戶合作的張寨鎮李廟村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已于2012年10月份開工建設。楊新力部長勉勵這個寧夏小伙沉下心來,在沛縣農村的廣闊天地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