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要措施
1.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方向。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 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論。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 原理,緊密結合中國實際、時代特征、人民愿望,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 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深人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干部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 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優越性,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實現社會主 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廣大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
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 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最能激勵中華兒女。
中國技埴出版《天路公芎固酤 銳意進取。要大力弘揚一切有利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大力發揚艱 苦奮斗、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增進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 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用好紅色旅游資源,使之成為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課堂。
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要深人開展社會 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個人品德教育,評選表彰道德模范,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 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2.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創作生產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
堅持正確創作方向。正確創作方向是文化創作生產的根本性問題,一切進步的文化創作生產都源 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必須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熱情謳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生動展示我國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 史的輝煌業績。
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使之更好地 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要鞏固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 科,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并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特點,建 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要堅 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壯大主流輿論,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弓I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以黨報黨刊、 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為主,整合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等宣傳資源,構建統籌協調、責任明確、功能互補、 覆蓋廣泛、富有效率的輿論弓丨導格局。
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 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文藝工作者都要積極投身到謳歌時代和人民的文藝創造活動之中,在社會生活 中汲取素材、提煉主題,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藝術 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
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要認 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堅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 評價作品的最高標準,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形成科學的評價標準。
3.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要以公共財政 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 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 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 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要加強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重要出版社建設,進一步完善采編、 發行、播發系統,加快數字化轉型,擴大有效覆蓋面。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 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要全面認識 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并重,加強對優秀傳 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 精神力量。
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 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要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 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 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準、完善服務、改進管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