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歷來就是應試類學習的終極目標,實現高分目標的方法是多樣化的,路途自也是艱辛的,各式各樣的方法論自可讓高分之路通達順暢;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的處事步驟決定了全面了解高分標準的內涵才是實現高分目標的基礎,通過對歷年內部閱卷規則的梳理和研究發現,申論的閱卷過程是一個規范化的體系,這個體系基本上作為閱卷者的行為準則和判卷依據,所以通過這個體系,我們可以輕易地反推出實現高分答案的幾重標準。
點多取勝
申論閱卷給分形式主要以按內容與形式為主,其中按內容踩點給分的比例在廣東省考中達到了80%以上,基于此,考生除了在技術層面上要對答案的“質” 作處理外,更要在意識層面注重答案的“量”,因為在未接觸到閱卷規則前任何信息都有成為踩分點的可能,所以在做題的時候有意識地多寫幾個要點,以絕對的數量增加得分的可能性,減少失分的必然性;下附歷年踩分點分布情況:
廣東省考歷年踩分點數量 | ||||
2010 年 | 2011年 | 2012 年 | 2013 年 | |
概括題 | 13點(30分) | 5點(30分) | 5點(20分) | 7點(20分) |
分析題 | 3點(20分) | 4點(20分) | 10點(30分) | 5點(23分) |
大作文 | 5X3點(50分) | 5X3點(50分) | 3點(50分) | 3點(50分) |
從分布表中可看到,2010年分析題的踩分點是歷年來最少的,只有3個得分點,而綜合來看,分值與要點之間并不沒有形成嚴格意義上的整除,故答案數量的規律也并不好把握,所以,答題時除了用規范準確的表達向踩分點靠齊以外,還要盡量擴充答案的數量來增加得分的概率;而增加答案的數量除了通過閱讀方法來細致地挖掘材料外,還可對既有的信息點在表述上的多樣化來實現:
關鍵詞的多樣化表述:省考中不少題目的踩點給分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按詞給分,而是按意給分,即在閱卷規則中給出相應的踩分點,但考生的表達如意思相同也可給分,基于這一種給分形式和上面提到的考試中無法對要點的準確性作出判斷,我們可采用關鍵詞的多樣化表述,即對同一信息點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來增加得分的概率,例如我們在概括一個人長相特點的時候可用諸如“美麗、漂亮、標致、國色天香、花容月貌、天生麗質” 等詞句來表示,由于在意思上的相近,我們在考場中基本不能判定某一個詞用得最準確,得分可能性最大,這種現象在申論答題中屢見不鮮,對此最有效和最保險的方法是在篇幅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都寫上;在真題中表現為:
原意 | 多樣化表述(例舉) |
各管理部門存在交叉真空 | 多頭管理、婆婆管理、權責不清、職能混亂 |
以利益作為出發點 | 以權謀私、利益驅動 |
積重難返 | 根深蒂固、長期性、嚴峻性 |
先進性 | 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
風險小 | 旱澇保收 |
黑車數量多 | 非法營運 |
在規定的篇幅內,應盡最大的可能去多寫點,最終實現以量來取勝;如12國考真題的概括題最后的答案展示:
原意 | 多樣化表述(例舉) |
各管理部門存在交叉真空 | 多頭管理、婆婆管理、權責不清、職能混亂 |
以利益作為出發點 | 以權謀私、利益驅動 |
積重難返 | 根深蒂固、長期性、嚴峻性 |
先進性 | 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
風險小 | 旱澇保收 |
黑車數量多 | 非法營運 |
相關推薦: